智能建造 ▎北京:突出“六新”,打造“科技引领型”智能建造示范城市

政务   2025-01-07 11:47   北京  

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

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作要求,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加快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支撑首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北京资源禀赋条件,提出了打造“科技引领型”智能建造示范城市的目标。

优化顶层布局,构建协同联动“新”机制

推动智能建造“入法”。北京将相关要求纳入《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以地方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发展智能建造政策的长期性、连续性。

完善组织推进机制。推动智能建造部门协调机制纳入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强化统筹领导,联席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确保形成合力、一体推进。

开展前期政策研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北京市推动智能建造发展实施路径”等课题研究,为政策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编制《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规程》京津冀协同标准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北京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支持科技攻关,实现核心技术“新”突破

谋划一批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出台《北京市科技支撑建筑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支持办法》《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智能建造予以项目、资金、奖励等支持。

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发布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创新中心11家,注重校企联合攻关,明确重点攻关方向,涵盖基础理论、国产软件、智能装备、装配式装修、检测运维等,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布局。

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产业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产自主可控多模态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一批重点项目获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市财政科研资金投入3 000余万元。

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如国产BIM平台软件研发取得突破,北京在BIM底层图形引擎“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布了BIMBase、BIMMake两款建模软件平台,基本功能与国外软件相当,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在北京多项示范工程得到应用。同时,建筑AI大模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相关企业训练“AI决策大脑”智能体,基于大模型打造新一代交互工具,构建AI辅助决策驾驶舱,赋能质量安全管理;研发适用于复杂建筑施工场景的AI大模型技术,赋能施工安全隐患智能排查。

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施)


形成一批地方标准。支持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及时形成北京市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民用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市政桥梁工程数字化建造标准》《智慧工地技术规程》《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0余部。组织编制《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规程》京津冀协同标准。初步建立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框架。

构建产业体系,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选树领军企业。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布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领军企业9家,其中综合型2家、专业型7家,明确领军方向,涵盖产业链融合、国产软件、智能装备、建筑工业化、标准数智化、防水工程智能建造等,充分发挥行业领军和示范带动作用。

培育产业基地。发布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产业基地4家,明确基地重点建设方向,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如:相关企业研发并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部品部件生产线,致力于打造5G“灯塔工厂”,目前正在北京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研发基地。

培育产业平台。发布北京市首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5个,助力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发挥数据集聚和规模效应,培育建筑业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如:相关企业推出“铯镨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定了建筑产品、平台工厂、智慧前台、智慧运维、智能生产等模块,助力产业上下游联通。

打造产业集聚区。重点支持通州、丰台区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聚“新空间”。其中:通州区编写《智能建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报告》,依托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一核两翼”产业空间格局;发布《智能建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提出7方面21项任务;发布《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对智能建造市级以上科创平台、重点项目、新注册企业、特色企业、生态联盟、标准制定单位、智能工厂等分类给予大力度财政资金支持;上线城市副中心智能建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建造仿真服务平台,解决“一模多算”数据贯通问题,降低行业主体实施智能建造的成本。

北京市BIM应用示范工程、北京市高品质住宅项目:北京朝阳壹号商品房项目


开展试点示范,打造创新融合“新”场景

推广智慧工地有效做法。发布《智慧工地做法清单》《智慧工地评价标准》等,全市3 500余个在施工程约50%采用智慧工地做法。

建设BIM示范工程。立项“北京市BIM应用示范工程”200余项超过3 000万,完成验收100余项、超过1 600万m²,涵盖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类型;出版《北京市BIM应用示范工程典型案例集》,供行业参考学习借鉴。BIM全生命周期应用向纵深推进,如“北京艺术中心项目”实施全专业、全要素、全过程BIM+智能建造应用,荣获全球BIM最高奖项之一“Autodesk设计与制造大奖”;“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通过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建模、3D打印等技术复现了老“工体”风貌。

开展智能建造工程试点。发布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工程25项,已完成专家中期评估;组织交流观摩,采用“专家评估+同行观摩”的“评学结合”机制,帮助试点项目探索智能建造应用场景,以点带面,树立行业标杆。如:“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项目”全面应用各类建筑机器人,创新钢结构施工受力动态监测技术,保障超大跨度异形钢结构施工安全。

建设模块化建筑试点项目。发布《北京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导则》,推动MiC(混凝土)、SMC(钢)、CMC(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各类模块化建筑体系在京落地试点。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项目在全国首次将混凝土模块技术应用到城市更新项目中,施工周期仅90天,大大缩短居民异地安置时间,为老旧小区改造探索了有效途径。

推动智能建造纳入高品质住宅体系,以科技支撑“好房子”建设。将全寿命期应用BIM、应用智能家居、装配式装修等智能建造要求纳入“竞高品质住宅建设项目”土地出让条件,已示范推广40多宗地块。

发布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发布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场景20项,为行业提供参考学习借鉴。如:研发应用智能安全帽,解决了楼宇内立体定位难、通信难的技术难题,大大提升劳动力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职业技能大赛


强化人才培养,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加强基础人才培养。全市共9所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年培养学生近400名;承办首届全国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论坛;将“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清华大学-广联达实践教学基地”纳入“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强化技能人才培训。主办2024年北京市建筑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国住建行业职业技能大赛BIM赛事中取得佳绩;举办“建筑业BIM+智能建造技术与应用实践高级研修班”;举办建筑行业“数据资产管理师培训班”。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首都建设“新”气象

推动智能建造前沿技术、典型案例等纳入中国服贸会工程咨询服务专题、中国住博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大型推广公益讲座等各类宣传平台。支持创办科技期刊等,为智能建造最新成果搭建交流、展示和分享平台。

 供稿部门:科技与信息化处


猜你喜欢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等

经济学家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

我们是北京市住建委新媒体矩阵,您身边的安居顾问

微信

微博

头条

北京号

安居北京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方公众号。发布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权威资讯,提供相关查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