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开始从零起步观鸟,见世纪公园观鸟记录。公众号“顺嘴野话”的大阳老师也一直在世纪公园拍鸟,经验丰富而且乐于分享,然后经由这个公众号学习了很多的知识,最近加入了世纪公园鸟友群,和近200位老师一起学习讨论,收获很大。
这个国庆假期我对拍鸟器材进行了一些研究,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我将手头的尼康D3100配置了腾龙70-300mm二手防抖镜头(型号A005),达到了最最基本的拍鸟要求,也就是将鸟拍下来,适当剪切以后,可以让软件识别是哪种鸟。至于效果多好,实在是不敢奢望,只是希望鸟更近一些,环境更亮一些,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就会好一些。
公园新宠赤麻鸭
菜鸟珠颈斑鸠
入门器材的选择,首先要明确使用场景,比如,水鸟、林鸟还是高空飞鸟,三脚架还是手持拍摄。我平时就很少用单反,那天扛了个三脚架体验了下,觉得我能接受的场景是手持拍摄,至少要能拍水鸟和林鸟,高空飞鸟就随缘了,因为有些猛禽飞得很高速度也快,要拍清楚,对相机和镜头的挑战太大了,这是昨天拍摄的红隼,已经做了提亮。
手持拍摄的要求,一旦镜头超过200mm焦距,镜头防抖是最基本的要求。我有一个18-200mm的腾龙镜头,在光亮的时候用200mm勉强拍摄相对静止的水鸟和林鸟,但是稍微距离远一点,鸟就看不清。那次跟着一群老师隔着小河拍摄鸟岛上的小翠,幸亏那天阳光充足,也就能看到个大概。
后来我升级了一个18-270mm的腾龙镜头,带VC防抖,这个价格比较便宜,重量400多克也比较轻,不过远端的解析还是不清楚,这只星头啄木鸟(背光,未经拉亮)就是270mm镜头拍摄的。
所以我就去升级了一个更大镜筒的700多克的A005,所以才拍到上图的红隼,否则是不敢想的。
总结一下镜头的选择:
镜头的焦段至少300mm,对于APS-C画幅,相当于全画幅的450mm。当然400mm以上会更好,只是价钱和重量都会明显增加,可以作为进阶的选择。
选择类似70-300mm而非18-300mm,一个镜头很难兼顾好整个焦段的效果,所以还是要做取舍。
选择带防抖功能的镜头,当然越强的防抖越好。
选择更大镜筒的镜头,当然也就意味着更重,以及通常更贵。如何降低预算呢?选择二手镜头,且采用镜头置换。
不推荐增倍镜,首先不便宜,其次要做到效果好挺难。
不推荐几百块的国产手调镜头,手持抓拍,速度是首要的。
不推荐折返镜头,同样需要手调。
300mm镜头距离约3米拍摄的棕背伯劳,未剪切
除了镜头,相机的基础素质也非常重要。首要的是传感器的低光灵敏度,直观的指标就是ISO能调多大时噪点还能忍受。手持拍摄需要更短的快门时间,一个经验法则是,300mm需要1/300秒或更快,500mm需要1/500秒或更快,在这么短的快门时间下,如果环境亮度还差点,很可能就曝光不足,出来一张黑图。当然我们可以后期拉亮,但是就如同我的红隼照片一样,层次出不来。在同样的像素数量下,尺寸越大的传感器,低光灵敏度也越好,全画幅通常会比APS-C的传感器更大些。
对焦的能力,包括对焦的准确和对焦的速度,对于抓拍来说尤其重要。我设置成中间点对焦,这样只要保证鸟在画面中央,就能对上。我理解拍摄群鸟的时候可能也需要设置成多点对焦,不过目前中间点对焦还是比较好用的。对焦是需要马达配合的,对于D3100来说,对焦马达在镜头侧,所以这是相机和镜头配合的结果。
高速连拍的能力,对于抓取鸟的姿态特别重要。所谓乱枪打鸟,总是能打到几张好的照片,尤其是拍摄高空飞鸟,通常需要连拍。
当然所有这些都等于钞能力,如果预算不足,二手仍然是好的选择,或者像我一样,在入门阶段适可而止,物尽其用。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总结,对于老法师来说,这也可能是之前走过的弯路。从经济性上说,也许一步到位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拍鸟就是要好器材才能出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