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 | 彝族烟盒舞:指尖旋律 舞动百年

民生   2024-11-02 21:42   云南  


以下是正文


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是彝族尼苏泼支系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集歌、舞、乐、竞技、仿生表演于一体的自娱性舞蹈。数百年来,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彝族村寨间广泛流传,历史悠久,清代《石屏州志》中记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相传为元人遗音”。

 

千人烟盒舞表演 娄建伟 摄


彝族烟盒舞以“烟盒”为乐器,自行伴奏,翩翩起舞。烟盒曾经是彝族汉子装烟的一种器具,平时用来装烟丝,舞蹈时将其分开,左右手各执一半,用中指扣在盒底,拇指和食指在盒内弹出清脆的“哒哒”声,边弹边舞蹈,“烟盒舞”因此而得名。



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套路动作多达200多套,分“正弦”“杂弦”两部分。细究其动作的表演内容,大多是捕鱼、围猎时对动物习性的观察模仿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形态还原。历经数代传承和发展,特别是经过元、明时期汉彝文化的交融,烟盒舞形式逐渐丰富多样,可自娱自乐抒发情感,又具有很强的艺术韵味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研究彝族发展历史、风俗习惯的重要媒介。


烟盒舞沿街表演 白雁春 摄

 

目前,彝族烟盒舞的常见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通过弹奏烟盒发出的声响在舞蹈过程中统一节奏,配以四弦、三弦、二胡、笛子等,节奏明快,动作爆发力强,极富参与性和感染力。每当欢快的烟盒声和热烈的四弦琴声交相响起,舞者随之翩翩起舞,有的潇洒飘逸、畅而不俗,有的轻快活泼、灵动万分。烟盒舞技巧动作中著名的有“仙人搭桥”“蚂蚁走路”等,因动作优美深受群众喜爱,传播范围遍及城乡。


陈思佳 摄


现如今,彝族烟盒舞已经渗透到当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他们表达情感、实现自我教育和娱乐的一种方式。每逢农闲时或节假日,走进彝家山寨,处处回荡着清脆的烟盒弹奏声。


 清华学子体验烟盒舞


2006年5月,彝族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烟盒舞传承人施万恒于2008年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烟盒舞、海菜腔传承人施万恒


近年来,石屏县不断拓宽非遗传承方式,创新非遗展现形式,通过培养传承队伍、建设非遗传习所、民俗歌舞展演等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让彝族烟盒舞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绽放出更独特的时代芳华。




记者: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冯宇、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申薇琦、中共石屏县委宣传部 李涵

排版:李怡娴

编辑:陈思佳 许玲静

法律顾问:云南天方律师事务所,律师:董珂玥 18183632523

投稿邮箱:sprmt999@163.com



魅力石屏
石屏——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