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文摘   2025-01-01 10:04   内蒙古  

2025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5周年,也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工作,多次指出和强调能源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保障能源安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供需平衡范畴,日益成为低碳转型和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支点。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适应新发展阶段需求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乎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
原有的能耗双控机制更多聚焦于能源总量和强度的控制,但在引导碳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存在局限。通过碳排放双控,能够更加精准地引导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加速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增强对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体系的韧性与安全性,还将为我国在全球能源竞争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以结构优化提高能源供给质量

  在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为应对能源禀赋与碳排目标冲突、新能源装机增长与出力不足、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互补性不足等矛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供给质量至关重要。为适应这一转变,需要加速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组合,通过优先利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挥水电、煤电调节性能,适度配置储能设施,统筹多种资源协调开发、科学配置,从而充分发挥新能源富集地区优势,在实现清洁电力大规模消纳和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并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等要求,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到实践中,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通过永久送出工程正式投运,是全球储能配置规模最大的单体新能源场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德阳造”国内最大氢气“充电宝”成功落户成都,为工业园区提供峰电时段稳定高效供能;核能供热让烟台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居民摸一摸暖气就能与核能近距离接触。各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的新探索新实践,为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有益借鉴。必须进一步把握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调平衡,在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同时推动能源转型,加快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韧性的能源供给新体系。

  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按照党中央要求,能源科技创新应当纳入国家科技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的重点支持领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的74%,已成为驱动电机最大的生产国;2023年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科技创新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注入关键动力。

  当前,碳排放双控要求综合考虑源网荷储全链条的安全、清洁、高效,依托技术创新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综合效率和稳定性。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改革提速,风、光等新能源生产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储能技术仍需要突破安全过程技术和智慧调控技术,如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技术,以及压缩空气、飞轮、重力、抽水蓄能等物理储能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储能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指标,以提高储能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能源调度需要突破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等技术整合创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效率;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仍需突破设备性能限制、控制系统适配性差、热力系统优化难度大、运行安全风险增大、人员操作难度增加和安全层面的挑战;碳捕捉、利用与封存减排关键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有较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对能源供应链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排放精准化管理与优化,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降碳。目前我国已部署多项零碳园区试点项目,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全面追踪。

  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

  系统化的制度体系是落实碳排放双控的保障。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因地制宜地考量和制定政策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任务。

  在地区层面,我国能源消费与供给的“东西错配”格局导致的能源供需不平衡使不同地区碳减排目标难以协同。因此,要合理分解碳排放双控指标,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从而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差异,统筹兼顾经济、安全、环保发展目标,构建差异化政策体系。与此同时,促进中央与各省市地区间的政策协同是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落地的关键。

  在行业层面,针对煤电、建筑建材、钢铁等重点行业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应聚焦于推动其向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型,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针对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绿色金融法规体系仍需完善、绿色金融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应充分利用绿色股票指数、碳金融、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以及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工具,将绿色低碳经济与金融业务创新纳入有机互动体系。

  在企业层面,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制度体系,尤其是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提出,2024年,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推动完善形成系统完备、覆盖全面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考虑不同企业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潜力,发现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促进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并可通过建设企业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等举措,推动重点企业结合实际加快落实相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控机制,探索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有效地敦促企业自主减排。

  以中国方案引领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双控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体现。当前,全球能源供需形势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冲突推动并加速国际能源格局重塑。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零碳经济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要在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领域合作,加强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碳排放双控政策的实施要关注全球零碳经济竞争趋势变化,构建有利于我国零碳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持续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持续宣介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经验,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积极贡献中国方案,构建起一套富有成效、得到全球响应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话语体系。

来源:光明网

编辑: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编辑部

声明: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
【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成立于2021年8月18日。协会公众号旨在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推广和分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信息,同时为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以此促进交流、合作共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