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绿色家底越攒越厚

文摘   2025-01-19 09:32   内蒙古  

天地春晖近,北疆万象新。

一年来,内蒙古绿色发展不断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拓展、绿色产业蓬勃向上,绿色家底越攒越厚。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上山河锦绣,壮美画卷处处舒展。

生态屏障愈加坚固

绿色,是内蒙古最本真的底色。

内蒙古始终坚守着守护这份绿色的初心,按照党中央关于推进“三北”工程的战略部署,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一抹绿成为内蒙古向全世界展示的一张最为亮眼、极具魅力的生态名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动员令要求,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治沙、造林、种草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220%和148%。”

“下决心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完善草原补奖资金发放机制,在17个旗县开展试点,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由23.9%降至10%以下。”

……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阿尔山冬日风光。图/视觉中国

兴安盟突泉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缘锁边区,肩负着阻击沙地边缘区域向外蔓延的重要使命。“2024年,我们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统筹布局沙地治理,以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为重点,采取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效益治沙五种模式,全面完成了‘灭黄、治白、增绿’三大行动。”去年的显著成效让自治区人大代表、突泉县林业和草原局正高级工程师李国光对防沙治沙信心十足,“我们将继续加大沙化土地管护和执法力度,推动科尔沁沙地锁边区歼灭区实现护绿增绿,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乌兰察布有“神舟”飞船回归的杜尔伯特大草原,有雄奇壮美的乌兰哈达火山草原,还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辉腾锡勒高山草甸鲜花草原,草原多样性在内蒙古独一无二,被誉为“草原博物馆”。

“作为一名草原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乌兰察布的草原生态建设好、保护好。”与草原打了30多年交道,自治区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站长张东红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我们将继续开展荒漠草原修复技术、盐碱化湿地治理试验示范技术推广,落实好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同时积极做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工作,确保全市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

乌梁素海。/视觉中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对保护黄河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自治区政协委员、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包巍介绍:“近年来,乌梁素海转变治理理念,跳出过去‘就湖治湖’的治理观念,转向一体化保护治理的新阶段,形成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协同推进的综合治理新格局。”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是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的逻辑起点。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2024年,内蒙古以日均治沙6万亩的速度,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开春即开工”,建设风电光伏装机2727万千瓦、治沙238万亩,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初具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累计完成营造林1.43亿亩、种草3.55亿亩、防沙治沙1.67亿亩,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实施黄河及‘一湖两海’综合治理项目47个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项目63个。”

“黄河干流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以上,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1.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0.6%,均完成国家下达考核目标。”

“乌丹至白音套海治沙公路获评全国最美农村路,‘以工代赈’带动群众增收8.5亿元,实现荒漠化防治、新能源发展、老百姓增收共赢。”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内蒙古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美丽内蒙古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生态红利源源释放。

——沙漠沙地“绿进沙退”,保护“短板”变治理“样板”、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通辽市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视觉中

经过多年治理,通辽市科左后旗生态建设成果显著,剩余沙化地块多为分散小块地块。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辽市科左后旗旗委书记郭天宝表示:“要创新治理方式,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农牧民、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让群众从中受益。要敢于尝试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结合生态建设工程谋划发展经济作物,提升生态效益。要做大林草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多业态融合模式,培育和延长林草产业链条,推动各类生态建设成果多渠道‘变现’增值。”

——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2024年,全区共投入8000万元扶持重点林草产业发展,预计全年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内蒙古森工集团经营保护着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森工集团阿尔山森林工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内蒙古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晓超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带来了“持续推进林长制示范点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林长制创新发展,提升依法治林、用林、兴林水平;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业、林下经济板块,积极发展冰雪经济,丰富具有休闲度假、康养体验等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宽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渠道”等建议。

——有好草原才有好牛羊,当草原“好风景”变成致富“好钱景”,牧民也更加爱护草原、珍惜草原。

内蒙古草原面积广阔,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自治区政协委员、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协副主席安青梅眼中的现代畜牧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以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畜牧业;是引导牧民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畜牧业;是培育新型牧民和新兴业态,有效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促进牧民生产增收的畜牧业;是深耕牧区转型,打造全产业链条,打破季节限定四季兴旺的畜牧业。在委员通道采访中,她深情地说:“在党的光辉政策引领下,未来牧区各族儿女定将以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挥舞马鞭、扬旗奋进,唱响新时代的草原牧歌,谱写新时代的壮美乐章。”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继续推进“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的部署,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构建全要素全方位治理格局,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让更多“绿宝盆”变为“聚宝盆”,内蒙古正不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

来源:实践融媒

编辑: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编辑部

声明: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
【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成立于2021年8月18日。协会公众号旨在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推广和分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信息,同时为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以此促进交流、合作共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