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在偷听!一聊啥手机APP就推啥!这些要关掉!

民生   2025-01-16 11:38   浙江  




“聊什么手机App就推什么”

“刚说过想买什么东西

下一秒就收到推送”



不少网友吐槽

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么,

App“偷听”是否真的存在?

聊什么就推什么,

究竟是为什么?





App偷听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偷拍偷录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存在高昂的法律风险,且通过实验检测并未发现哪款App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将语音信息上传之后的偷听行为。  



何延哲介绍,一旦手机被“偷听”,手机耗能会异常增加,出现掉电过快、发热发烫、CPU和内存占用高等现象。通常情况下,如果手机处于“偷听”状态下,其耗电速度会比正常情况快27%左右。


如果App进行“偷听”,超过1分钟会被操作系统切断,难以维持长期偷听状态。


多款App同时“偷听”也是无法实现,因为麦克风权限只能被当前位于前台或最后使用的App占用,而且同样受到1分钟内会被操作系统切断的限制。


何延哲告诉记者,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App几乎不存在偷听的可能性


那为啥出现“聊什么就推什么”?


然而,

为什么手机用户会感觉

被App“过度了解”“偷听监听”?


何延哲分析,所谓“偷听”可能是用户对个性化推荐的误解


App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对用户平时使用习惯进行分析,形成用户画像,并据此进行内容和广告的个性化推荐。“画像越多维,广告投放越精准,转化率越高,App就会实现盈利。而无数次的推送中,总有几次押准的,当人们注意到某些‘巧合’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将其归因于被‘偷听’。”



刘鹏表示,“实时竞价”作为目前互联网广告普遍使用的流量交易方式之一,广告平台会主动向各类客户(如电商平台)发起询问,实时了解他们是否对该广告位感兴趣。以用户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接收到的电商广告推送为例,这并非代表着电商平台与这些社交平台之间存在数据交换。


实际上,这只是广告平台将众多广告曝光机会同时发给需求方,各方通过实时竞价的方式达成交易并实施推送。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法院判决显示,广告个性化推荐结果并不意味着App实施监听


如何防范手机被“窃听”


虽然正规的APP偷听的可能性不存在,但国安部微信公众号曾发文提醒,智能手机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手机内重要信息数据被窃取,还有可能变成移动“窃听器”,持续录制并向外传输周边声音或图像。    


有不少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小编也整理了一份

关于如何保护自己数据安全的几点办法

↓↓↓


警方提醒:

大家要从规范的应用市场下载经过安全检测的App,注册App账号时,非必要的个人隐私不提供或简化提供,发现App存在违规行为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你有遇到过,

聊什么,

手机就给你推什么的情况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于:法治网、洛阳网警、江苏网警、合肥警方

浙里惠生活,百万浙江新居民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专注本地民生政策、生活服务相关的科普咨询服务。例如居住证、子女就学、落户、社保、找工作、就业补贴、公租房申请、技能学历提升等。

浙里惠生活
百万新居民都在浙里工作、读书、生活!专注民生政策、生活服务相关的科普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