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古韵
国粹舞动唯美
戏曲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精湛的唱腔,
如泣如诉,
将千年的情愫凝聚成音符,
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01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越剧、评剧、京剧、黄梅戏和豫剧。
一
京 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主要分布于北京,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直到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年—1860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二
越剧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它起源于浙江嵊州,并在上海得以发祥,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繁荣发展,甚至流传到世界各地。其表演风格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充满了江南的灵秀之气。
三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是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四
评剧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即称“唐山落子”。
五
豫剧
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发展而成的。
基本功
“四功五法”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四功
:
“唱、念、做、打”等基本功,
五法:
“手、眼、身、法、步”五种戏曲表演技法。
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
,
“法”指戏曲表演不能背离的规矩,
手、眼、身、步相互协调的法则。
戏曲演员熟悉掌握“四功五法”的基本要领,
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和自如娴熟地将之运用,
赋予戏曲剧目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02
MR混合科普
首次开启阅读之前,请使用完整服务,微信授权进入
武
生
武生通常扮演武艺精湛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将风度和英雄气魄。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使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舞蹈身段要求漂、帅、脆,干净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
长按识别·在线查阅
京剧花旦
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花旦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洒脱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长按识别·在线查阅
四川变脸
相传,“变脸”缘起于古人为了吓跑猛兽,在自己脸上勾画出狰狞的图案,后被民间杂耍班子搬到“绝活”舞台上。变脸从手法上大体可分为三种:“抹脸”、“吹脸”和“扯脸”,“扯脸”是变脸中技术性最强,难度极大的一种方法,也是具有观赏性的一类。川剧的变脸绝技让人匪夷所思:一张脸刹那间可以变幻出十四张之多,令人惊叹。
长按识别·在线查阅
03
趣味问答活动
壹·活动时间
12月22日-29日
贰·活动内容
1.通过查看活动推文了解中国戏剧文化知识;
2.阅览之后扫描活动推文页面的答题二维码,参与答题;
3.每个人只有1次答题机会,一个手机号限参与一次;
4.答题完成后,请读者输入姓名、电话以便进行奖品领取。
叁·活动二维码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入口
肆·活动规则
1.点击“开始答题”进入活动,答题前请完善个人基本信息;
2.竞答共20题,满分100分,每题25s作答时间;
3.活动期间,每个读者仅有1次答题机会,排行榜将会保留最优答题结果;
4.参与者须提交准确且实名制的信息,一旦核实有误,主办方有权取消其获奖资格;
5.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6.参与本次活动即视为完全同意全部活动规则。
伍·活动奖品
1.排行榜前8名读者可获得书童AR科普专属账号(三个月有效期)。
2.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图书馆公众号会发布获奖名单,具体领奖方式请关注图书馆公众号信息。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及阅读推广,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删除。
编辑 | 梁玥瑗
一审 | 徐慧云
二审 | 金梦凡
三审 | 武振红
网络监督邮箱:lsldtsg@163.com
网络监督电话:0578-26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