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开始流行!不少湖南人养它,小学生都迷上了!医生提醒→
时事
2024-10-31 18:32
湖南
黏菌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道路规划师”,作为生物实验材料在科学界很常见,但最近它们以一种全新的身份走进了大众视野——年轻人的新型“宠物”。近日,“年轻人开始养黏菌当宠物”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话题阅读量超过1800万次,相关话题阅读量也突破1100万次。养黏菌当宠物“很有成就感”
“我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分享养黏菌的照片,感觉很新奇,就想试试。”10月28日,31岁的湖南网友赵女士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她一直想养宠物,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而作罢,但是饲养黏菌就很简单了,只要提供清水和燕麦,它就可以生长得很好。“这个新宠物很解压,既不用遛也不用每天清理,看着它从小小的一团,逐渐生长、蔓延,就像动画里的‘史莱姆’一样,很有成就感”。无独有偶。湖南24岁的大学生小孙也对黏菌充满了好奇,“我在网购平台下单后,很快就收到了待‘复活’的菌核”,是一些覆盖在纸片上的黄色干燥丝状物。
随后,小孙根据卖家提供的教程,找了一个合适的环境,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定期提供燕麦,偶尔还投喂米饭、面粉、木耳等淀粉类或者菌类食物,期待它很快长出一大片。10月2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某购物平台搜索“黏菌”,出现的商家不少,卖价从23.5元至100元不等,一些商家的IP地址显示在湖南。有网友表示:“养黏菌既不占空间,也不怎么费精力,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很有意思。”也有网友发现:“投放燕麦之后,能看到黏菌的生长路径有变化,还可以用这种办法让黏菌‘画画’呢!”网友供图
然而,也有网友对养黏菌表示不解,调侃道:“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太超前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但尊重”。据一位科普博主介绍,黏菌既不是植物、动物,也不是真菌,而是一类独特的单细胞生物,无毒无害,经常能在枯枝落叶、腐木上找到。它的一生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在营养阶段,黏菌会不断寻找食物,以燕麦等为食生长壮大;而在繁殖阶段,黏菌则会形成孢子进行繁殖。同时,黏菌还能被颜料染色,展现出比较独特的花纹形状。根据网友们分享的照片,记者看到,大部分黏菌的外表呈黄色,成片生长,形态各异,有细丝状,有网状,还有的像一团不规则的云朵。2019年,法国巴黎动物园还将黏菌作为一种“特殊生物”展出,这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黏菌的独特之处。养黏菌的大多是年轻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逐渐走进了更多家庭。《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犬的数量为5175万只,宠物猫的数量为6980万只,养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风尚。而现在年轻人喜爱的宠物已经从传统的猫狗向各种新型“宠物”转变,比如“纸盒狗”“芒果核”“宠物石头”,以及最近流行的黏菌等。某黏菌卖家表示,一开始购买黏菌的消费者以大学生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其中不乏从事艺术创作的年轻人将其用于装置艺术作品,后来买黏菌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很多人都渴望一种轻松、不费力的陪伴方式。这些独特的“宠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丁女士就为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准备了一份黏菌作为礼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黏菌长大了多少。”丁女士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孩子非常喜欢观察黏菌的变化,这不仅让他体验到了照顾生命的乐趣,还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宠物给予了人们更多的精神陪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凌辉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当前这个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在情感上尤其渴望得到陪伴、被包容与接纳。“无论是传统宠物,如猫、狗,还是像黏菌一样的小众宠物,它们在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上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通过与宠物(生命)建立联系,从而获得满足感和陪伴感。医生不建议盲目跟风饲养
“虽然黏菌无毒无害,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不建议盲目跟风饲养。”10月29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黏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孢子,如果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反复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类似于感冒;重者可表现为胸闷、呼吸不畅,发生哮喘。”如果在接触黏菌后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务人员说明黏菌接触史。李升炉提醒,对于已经饲养黏菌的人来说,定期清洁黏菌容器及其周围区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每次喂食后,必须清理多余的麦片或其他食物残渣,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繁殖。同时,要确保容器干燥,避免积水,为黏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李升炉还提醒,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建议饲养黏菌,因为燕麦等饲料腐败后滋生的霉菌和细菌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湖南省胸科医院医学检验部副主任检验师余艳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黏菌具有自我导航和寻找食物的能力,这是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集黏菌。一方面,这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会给自身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点提醒更多人关注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徐珂 罗雅洁
编辑:菜菜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