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湾镇距玛纳斯县城3.5公里,占地面积153平方公里,因清乾隆年间,有甘肃兰州人沿玛纳斯河东岸开垦荒地并在此地落户而得名。境内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大疙瘩遗址,系古代接送的官亭。清朝时期的玛纳斯古城被称为绥来县,又名凤凰城,因城形似凤凰而得名,其中兰州湾镇的“大疙瘩”为凤凰头,城东财神楼子凤凰尾,南北两城延伸的边墙为凤凰的翅膀。
传承弘扬 “红色土地的基因密码”
在这里,有一片远近闻名的万亩红柳滩,这里红柳资源最为丰富,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面积之大都居新疆之冠。红柳之与兰州湾人不仅是万亩红色的花海,更是一处精神家园,因为他们和红柳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命气质——在艰苦的大漠风沙中印证了努力的意义和生命的坚韧。
在这里,有一片红色沃土。这里有李坚红色文化收藏馆,这里有全国目前军垦旧址保存唯一完好的一处苏俄农庄式兵团师部建筑群——小李庄红色基地
在这里,总有一股红色力量在指引,让公安民警永葆初心,站在坚韧的红柳树下,也会油然而生出无限的钦敬,根植于这片红色沃土,脱胎于人民军队的人民公安——兰州湾派出所,传承着那份红色血脉,坚守那份始终不变的根和魂,犹如一座坚实的灯塔,护一方平安,助一方发展,历经了无数次风雨洗礼和狂沙凌逼,用心践行着新时代人民公安的责任与使命。
那是在2005年的秋天,秋风萧瑟,落叶纷飞,那一年,我们的好战友,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还差一个月才满30周岁牺牲的战友胡军校,因劳累过度心肌梗塞牺牲了。他,就这样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匆忙!带着人生遗憾,带着亲人的挚爱、带着战友们的深情,走了。但,他把忠诚写在了心间,他未尽的事业,将是我们为之终身奋斗的神圣职责。丹心不灭山河颂,铁血长存世代传。“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身为同样的人民警察,每年派出所的党员民辅警,都会在所长的带领下,参观小李庄红色基地、李坚红色文化收藏馆,开展重温入党、入警誓词活动,看望慰问胡军校的亲戚,这已经成为了兰州湾的一个惯例,这是一种无声的传承,红色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的警务工作中。我们用目光触摸着当年胡军校曾经走过的地方,仿佛看到人民警察的英勇无畏,人民警察的置之度外,人民警察的无怨无悔,他们的身影定格成高大的形象,我们深深地知道这是一份直抵灵魂深处的爱,那血,那伤,都是人民警察忠诚的印记。我们让火把耀眼,让旗帜飘扬,传承、弘扬他们的精神。不畏艰险,勇于突破——这是红柳精神传递给后人的重要内涵之一。如何将这一精神要义落实到日常公安工作中?如何在新征程中不断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贡献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兰州湾,走进这片红色土地的平安守护者,解读新时代人民公安精神。1983年11月18日,兰州湾派出所正式成立。公安特派员朱惠明主持工作,正式民警2人,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西与塔城地区沙湾市、石河子市交界,与兵团多个团场相连。民警接警和下乡走访调查只能以步代车,一旦接到涉及偏远村居的警情,大半时间都花在路途中。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红色精神的激励下,从第一任特派员朱惠明开始,就带领民警们坚持“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书写忠诚,用真情温暖民心”,主动弯下身子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此后,这一传统在兰州湾派出所传承了下来。曾获得部级荣誉,“全国公安机关奥运安保攻坚战先进个人”的所长龚志军就因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善于与群众唠家长里短,耐心听百姓诉苦诉累,在他担任派出所所长期间,因为他经常在辖区入户走访中,进老百姓家就喜欢坐小板凳,因此老百姓都亲切的叫他“马扎警察”。“老龚调解纠纷,我们不担心处理不公。”已离开兰州湾派出所多年后,村民黄大爷在谈起老龚时,逢人都竖起大拇指。老龚为群众办事和调解纠纷奉行的原则是:分内和分外一个样、远近亲疏一个样,本地和外地一个样。40多年来,15任特派出员、负责人、所长,11任指(教)导员、一茬茬民辅警常年在乡村路上跋涉,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子,一年磨坏好几双鞋子,练就了一双“泥脚板”,喊出了“永葆一颗红心、走遍一村一户、守护一方平安”的口号。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重,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用无私奉献认真践行“红柳”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派出所的环境、交通用具,通讯设备也日新月异。1991年11月新建了8间18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办公室。2007年11月30日,对派出所外观进行粉刷,统一规范了派出所外观标识。2014年6月15日,在兰州湾派出所原址基础上,新建办公楼。1990年4月10日,兰州湾派出所购买了第一辆警用三轮摩托车。1991年3月1日,购买了一辆2020型汽车。直至2016年后,陆续配置了目前使用的警车。40多年来,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忠诚和奉献,把曾经的治安难点、乱点地区,变成群众心里的幸福之家,和谐之地。2004年2月9日,兰州湾派出所被授予“二级公安派出所”。2005年4月15日,被授予“一级公安派出所”。也是目前玛纳斯县公安局唯一的“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被评为“全疆优秀”派出所,“自治区级行风示范单位”、“全区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人荣获部级“先进个人”、3人荣获区级“先进个人”,5人荣立“个人三等功”。“让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州县视察时这样说到。殷切嘱托,温暖人心;为民服务,一脉相承。人民公安为人民,人民群众始终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不管是事关生命安危的大事,还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人民公安的事,将“国之大者”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多年来,兰州湾派出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增进群众感情,着力办好惠民实事,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用一件件倾心为民的点滴小事,谱写出一首首为民服务的“时代乐章”。1987年3月15日,仅仅时隔6个小时,兰州湾派出所民警破获两起抢劫案。1989年2月27日,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行凶报复杀人犯罪嫌疑人李**抓获。2023年底,先后打掉4起聚众赌博系列案件,收缴赌资近10万余元。2024年8月初,辖区一群众的门窗丢失,总价值5万余元。在发案时因为天色已晚,路上行人稀少,事发地无监控设施等不利条件下,所领导集中优势警力重新细致勘察、仔细推敲,再次专访摸排、评估复盘,经过70多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一举破获系列盗窃案,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万余元。9月18日,民警抓获一因诈骗罪被网上追逃,涉案金额高达近120万元的在逃人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大庆安保再添战果,积小安为大安,以辖区平安促整体稳定。在任派出所所长王志龙常常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一大一小,折射出了派出所对百姓的无限热爱和公仆情怀。2020年6月12日,王志龙和管区民警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辖区一对耄耋老夫妇辛辛苦苦喂养的30多只家兔被一群野狗咬死,两位老人特别心痛,在王志龙的倡议下,派出所民辅警纷纷凑钱给老人购买了40只家兔送到老人家中。老夫妇激动的拉着王志龙和管区民警双手说:“我都记住你们了,等秋天我邀请你们到我家来吃烤红薯!”质朴的语言表达的却是老人最淳朴最真切的感激。2021年6月11日,派出所民警接到警令,一学生在家持刀欲轻生,警情重大,民警当即赶赴事发地,了解到一青少年将自己反锁在卧室内,手中持有一约30cm的尖刀,大嚷大叫,情绪特别暴躁。民警审时度势,对其进行劝导安抚稳,分散他的注意力,乘机扑上前去,紧紧抓住该青少年持刀的手,成功将其救下,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这里还有派出所民警花费了2个多小时,只为顾客未付商户的仅仅90元的货款;有帮助村民将深陷入泥潭的牛拉出;有打七、八个电话,帮助外地游客找回失落的身份证;有花费半个多小时,一户一户询问,找回群众丢失的手机;有化身“暖心哥哥姐姐”,劝阻一名负气离家出走少女,助其平安归家。点滴百姓事,浓浓警民情。他们倾其所能,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在每一件“小事”之中,彰显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夜色中五彩兰州湾,警灯闪烁,警车穿梭,随处可见的人民警察藏蓝身影如同平安的音符,跃动在群众心间。1986年12月,兰州湾乡成立了季节性联防队,协助派出所进行全乡治安防范工作。2007年7月,玛纳斯县公安局推行农村警务建设,建立农村警务室。1990年5月12日,配置了5部对讲机。2014年12月2日,新建派出所二级分控平台。积势赋能,从机构改革开始。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聚焦点,突破点,派出所不断推进新型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建强“两队一室”,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布帛方面的全链条改革,推动“派出所主防”的实战化,持续释放改革效能。依托“网格+警格”双网融合社会治理新制式,打牢基层基础工作根基,带动网格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构建共建共享受的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新路径。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警务室民警由“下村”转变为“在村”,坚持警务室民辅警、村社干部、综治力量三位一体,对警务区划“格”织“网”,深入农村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实现“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办”,全面提升派出所硬核“打、防、管、控”能力。一盏盏灯光、一个个摊位、一间间小铺……周三、周末的集市又热闹起来。灯火璀璨处,派出所联合交警等力量,维护秩序、清理隐患,共同守望街道巷子的“人情味”和“烟火气”。“给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为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一场声势浩大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正在这里开展。一个个村、社区的小平安,就能支撑起全县的大平安,近年来,兰州湾派出所在县局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推行“一村一警三辅警”的工作机制,针对乡村、社区多发的矛盾纠纷特点,成立了多个具有特色的警务室,更好地服务群众。同时,派出所把“有没有担当、愿不愿做事、能不能踏实坚守”作为驻村民辅警的考核标准。为头阜梁村量身打造的“夫妻警务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夫妻二人从“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入手开展工作,联合村委会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群众困难,实现了村民业务不走空、快办理、助安稳的特色服务。多年来,夫妻二人与村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现在,村民谁家有了事,都会第一是找他们。自“夫妻警务室”成立以来,辖区已连续三年实现了行政、刑事案件“零发案”。实践证明,警务室警务工作的拓展和延伸,让派出所多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兰州湾派出所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因辖区农村分布散、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辖区的矛盾纠纷占警情的一半以上。以前,民警常常是一个警没出完,又要出下一个警,疲于应付,执法不规范,群众不满意。 将群众矛盾化解在基层,这事关百姓平安和幸福。近年来,兰州湾派出所围绕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围绕群众,全力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深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成为兰州湾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心头大事。经深入研判分析、走访民情,发现大部分警情,都是因为小的矛盾纠纷没有及时解决,并因此小矛盾积压成了大问题。近年来,兰州湾派出所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即由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律师、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建立健全了警、镇、司、村、队“5+N”一体化联调机制,并顺势而为,成立了综合调解室,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解决了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矛盾,并在辖区推广。 如今,综合调解室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容,律师事务所、物业公司、老党员、志愿者等,都被纳入“一体化”机制,推行上门调解、流动调解、人人调解。 2022年至2024年,派出所接警量逐年下降(数据支撑),警力进一步得到解放,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同时,派出所在“警调衔接”、“警律联调”等多元化解基础上,又创新出化解矛盾纠纷“333”(“点、线、面”“法、理、情”“消、和、访”)工作法,实现群众矛盾调解“最多跑一次,跑一处”,使辖区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全方位、全覆盖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以来,派出所已成功调处土地矛盾纠纷、家庭矛盾纠纷、邻里矛盾纠纷等老大难问题113起,调解率达到96.6%,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在时光的长河中,户籍管理工作以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87年8月全面启动居民身份证申领工作。到1999年8月派出所配置了第一台电脑,从而使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走上了微机化管理轨道。再到2006年7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正式启动。直到目前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进程中,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放管服”改革,将落户政策制度放得更“宽”,将户政服务速度提得更“快”,将贴心服务温度护得更“暖”,全力解民忧、主动惠民生、积极助发展。近年来,兰州湾派出所积极整合警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并在福建援疆干部、县委县政府和县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6月建成启用了三明实践服务大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一站式、一窗通办”服务模式,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跑一次、只进一个门”就能办完所有业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2021年6月以来,兰州湾派出所三明实践服务大厅共服务群众18000余人次,受理各类户籍业务2842余笔、二代身份证业务3112人次;为特殊人群服务近200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00余次;解答群众各类咨询8000余次。
此外,全所警务室常态化开展“两免一送”服务,即群众办理居民户口簿、首次申领身份证免费,有需要的群众送证上门,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群众家门口。
峥嵘岁月、斗转星移,时间无言,奋斗者为其代言;岁月无声,实干者为其放声。春华秋实的41年,风雨兼程,酸、甜、苦、辣凝聚成永恒的瞬间,曾是这片土地上的足迹印证着奉献的誓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湾派出所将坚定信念,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振奋“挑战困难”的精气神,争当“走在前列”的排头兵。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以执法为民敢于担当的智慧和力量,书写更高标准的“公安答卷”、贡献更强有劲的“公安力量”、永葆更加忠诚的“公安本色”,浓墨重彩地描绘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历史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