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敬了不起的新闻人~

政务   2024-11-08 19:46   福建  


11.8

中国记者节

用文字记录时代

用镜头记录世界



今天

2024年11月8日

第25个中国记者节



没错,就是那个

一不放假、二不补休、三不发钱

还要给自己做报道策划的

记  者  节

    


小编的同事们

纷纷感叹:一入媒体深似海啊!

毕竟——

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

地球要爆炸?赶紧做突发!

宇宙要重启!直播新媒体!

“Passion”!



今天我们过节

在这里

祝各位亲亲同事、媒体同仁们:

记者节快乐!

在今后的工作中

采访机位靠前

拍摄原图直出

灵感永不枯竭

下笔如有神助

也祝所有拥有新闻理想的人们:

永葆热忱

理想长存


平时

我们手持笔杆、肩扛相机

穿梭于各大活动现场

捕捉着社会点滴故事


镜头是我们的眼睛

文字是我们的声音

在时代的浪潮中

我们始终记录着、见证着


这一次

我们把笔尖、镜头转向自己

邀请几位小编的“新生代”同事们

与大家一起分享职业生涯中的苦与乐

让常年在幕后的南安融媒记者编辑们

也给大家“露露脸”~











Journalist

 
不负芳华 向光而行
融媒“新生代”



星光不负赶路人

我们一直在奔跑









 每一次采访都是痛并快乐的经历 


 ( 陈 姗 妮 )


当记者,有的人说很苦,也有的人说很酷。我觉得这是一个责任重大且充满挑战的职业,也是一段万分宝贵收获颇丰的经历。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对新闻工作者认知的过程。


犹记得,初来乍到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学校里接触的新闻写作和工作完全是两个概念,以至于当我第一天自信满满地开始工作,便以灰头土脸的状态结束。写标题太像营销号、写导语啰里啰嗦、文稿逻辑不通,唯一会写的同期声,也因为整理得太过混乱而被打回。当时我觉得天快塌了,这份工作怎么这么难!


不过,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有先闻道的师父护航,术业专攻的队友陪伴,很快便摸清门路,开始踏上了干新闻的修炼旅途。大道至简,唯有一字,就是勤。对我而言,每一次采访都是痛并快乐的经历,抓耳挠腮写不出稿子的时候很苦,很想哭,但是每次借着采访的机会出去见见世面,都会感慨:这可太city了!


作为“00后”,网上为我们贴了个标签叫作“整顿职场”。整了吗?微整,40%地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爱相杀,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为王!所以,我的记者修炼的第二阶段,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怎么表达,跳脱传统模式去发声。


过去的一年里,我看过蓬华沐浴过阳光浑身通红的柿饼,走过九都的大好山水,见过田间地头的丰收,也吹过云顶山上凛冽的寒风。我想用我所能,用镜头和语言让更多的南安画面、南安声音传递出去,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说实话,记者不是一个多么光鲜亮丽的职业,田间地头一脚泥的有我们,太阳下山仍在加班的也有我们。但这也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成就感”应该是这份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犹记得2023年台风“杜苏芮”来临前,我被派往一线报道。当天,大风大雨扑面而来,但想到能把最真实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观众,再苦再累也不怕了。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记录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值得的。


我将倍加珍惜这个干事创业的岗位,倍加珍惜锻炼提高的机会,继续坚持正确导向,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笔描绘发展的美景,用我们的镜头记录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前进的脉搏。




 文字背后的温暖与成长 


( 王 菲 娜 )


当指尖轻轻划过手机中的倒数日软件,2年11个月22天,这一串数字如时光的密码,解锁了我在海丝商报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过往。


在这两年多的时光里,我犹如一位在教育广袤天地间遨游的行者。我有幸采访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我还遇见了怀揣着斑斓梦想的年轻心灵。有的学生,心中怀揣着炽热的文学梦,他们渴望以文字为舟,扬帆远航,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有的学生,仰望星空,对浩瀚宇宙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向往……


这些生动而真挚的故事,不仅丰富了我的采访经历,更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深刻思考。


记得2022年,我要采访的是一位突发脑出血离世的老师生前的故事。在那次采访中,悲伤的气氛如同乌云般笼罩了整个现场。学校的老师们围坐在一起,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怀念与不舍。每当回忆起逝者生前的温馨片段,他们的声音便不由自主地颤抖,甚至因哽咽而中断采访。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如此沉重的采访任务,心中五味杂陈。


在后续的写稿中,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如何架构文章,才能既准确又生动地写出这位老师的教育事迹?经过无数次的修改与推敲,我终于完成了初稿。然而,当看到部门主任修改后的文章,我才意识到了文字本身没有温度,有温度的是用文字讲述的故事。


这次采访经历,成为我深刻反思的契机。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采访与写作方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事实的简单罗列,而是更加用心地去体会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深厚情感,力求让文字成为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桥梁。


时光悄然流逝,每一次采访、每一篇稿件,都是我成长的见证,亦是我前行的动力源泉。




 做记者非常辛苦 

 也很精彩 


( 傅 雅 兰 )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来海丝商报已经2年多了。回首2年多的记者生涯,既有感动,亦有感悟。


“记者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是我们的生活写照。走过南安的大街小巷、上过高山河谷、下到田间地头、冲锋在防抗台风最前线……在进入报社的这段时间里,我在纸笔之间用心感受、用脚丈量、用笔记录下南安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高光时刻、每一个温暖瞬间。


记者这个身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百态,看到时代的跨越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让我更加坚定“记者”二字所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还记着今年7月,仑苍园美村李先生拨打了报社的求助热线,希望通过报社为他身患骨肉瘤的12岁女儿争取一点“救命钱”。得到这个线索后,我和同事立马就来到了李先生的家中了解情况。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李先生的眼泪总在眼眶打转。


回来后,我们马上将他的求助进行报道。报道一出,就有爱心人士联系我们,想为李先生的女儿出一份力。当我们将爱心善款交给李先生时,不善言辞的他满眼都是感激。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动,为李先生对女儿质朴又深沉的爱,为他女儿坚持不放弃的努力,也为了陌生人的爱心而感动。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记者或许只是微弱的烛光,但只要脚踩泥土的芬芳,采写有温度的报道,就能为迷茫的人汇聚成照亮黑暗的火炬。


两会、农订会、郑成功文化节……作为记者,除了为广大群众发声,这几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重大会议、重要活动,也通过参加现场观摩、调研活动,实地探访武荣大地的角角落落,用笔记录下奋进中的南安。


期待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将更多的南安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安、走进南安。




 熬过最晚的夜 

 迎过最美的光 


( 黄 艺 彬 )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讲究时效性,如果新闻稿发布不及时,就会失去其价值和吸引力”“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大学课堂依旧历历在目,恩师教诲仍旧铿锵在耳。


今天,是我的第二个记者节。新闻行业,是我在大学憧憬了四年的行业,我很欢喜,能够走进这个行业。两年前,我满怀期待地来到海丝商报,那些曾经只在报纸、微信公众号上频频见到的名字,在一夕间,转化成了我朝夕相处的同事。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大家可以为了一条新闻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可以为了一篇稿件挑灯夜战、乐此不疲,更会为了一篇报道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我由衷地被这群敬业可爱的人所打动,也因能成为其中一员,倍感荣幸和压力。


在短短的两年多里,我从记者转入幕后,很幸运地体验到了这个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让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新闻记者的岗位非常锻炼人。回想起刚入行时,我带着纸笔,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其间,我认识了很多人,有热心公益的慈善家,有烈日下坚守的建筑工人,有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他们用坚守和付出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为南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一份绵薄之力。记者这个岗位,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走近一个个优秀的灵魂,记录他们动人的瞬间。


再说到校对这个岗位,刚开始,我有些不适应。毕竟,从紧张刺激的现场报道,到坐在办公室里一字一句地推敲,这种转变确实挺大的。慢慢地,我开始发现,校对工作同样充满挑战。我需要仔细阅读每一篇稿件,确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在这个过程中,我变得更加细心和耐心。


在编辑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一起熬过最晚的夜,也迎接过清晨最美的阳光。


虽然记者和校对的工作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但他们都是新闻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共同构成了新闻行业的完整画卷。不管我在哪个岗位上,希望我都能保持一颗谦逊之心,诚心学习,不断向前。




 每一个点赞和转发 

 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 吴 雪 娇 )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融媒体时代,作为一名入职刚满两年的新媒体小编,我深刻体会到了新媒体编辑岗位上的酸甜苦辣。每一天,我都要关注、捕捉时事要闻、民生热点,针对不同受众需求,综合运用不同媒介,为读者制作、推送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这份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信息的多样性和传播速度的无与伦比。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各种媒介间的壁垒早已被打破,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分众化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这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直播,每一种媒介形式都蕴含着无限可能,要求我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练就新媒体制作、运营的“十八般武艺”。


虽然没有经常奔波在一线,但也从不只是机械地复制粘贴,每一篇公众号推文都要慎之又慎,精准把握稿件内容、句式、图片、编排样式;每一条短视频都要抓好新鲜度和时效性,快速准确地选取配乐、文字、画面。然而,压力与收获往往是并存的,每一个点赞和转发都是坚持下去的力量。当我编辑的直击高考现场内容及时推送给学生家长,为其第一时间了解孩子高考现场情况时;当我把防抗台风“杜苏芮”短视频推送给市民,助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当我制作的《奥运冠军李发彬光荣返乡》短视频推送到家乡人民手中,为其传递喜悦时……种种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回顾这两年的历程,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正是这份工作的多样性和挑战性,激发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将继续在新媒体编辑的道路上探索、学习,用更加多元、生动的传播方式,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每一次拍摄都是与生活对话 


( 林 毅 )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我手中的摄像机就像是我的第三只眼睛,它帮助我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却又震撼人心的瞬间。每一次按下录制键,都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充满了期待与挑战。


在日常的采访中,我有过不少难忘的经历。今年,我采访了一位坚守在偏远山区几十年的老教师。这是一所只有3名学生的山村学校——路荇小学。我用镜头记录下老教师在教室里授课的身影,镜头里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采访结束后,我不禁反思,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世界,而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光芒传递给更多的人。


当然,摄像记者的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长时间的拍摄和奔波让我的身体疲惫不堪,有时为了等待一个最佳拍摄时机,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数小时甚至数天。而且,拍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设备故障、拍摄许可等问题。但当看到精心拍摄的素材在新闻中顺利播出,我就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对我来说,摄像记者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世界时刻保持好奇的态度。每一个镜头都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与生活的深度对话。我将继续带着摄像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城市乡村,捕捉那些值得被铭记的瞬间,用画面讲述那些触动心灵的故事。


用笔尖记录时代

用镜头见证发展

用态度端正视听

用脚步丈量世界

我们记者

我们在记着



来源|南安融媒

编辑|蔡铭涓

审核|陈   君、李峰溪


罗东新象
南安市罗东镇党委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罗东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风土民情、地方动态等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