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交汇之际,分公司召开了2024年度培训工作经验交流暨“十佳百优”师徒表彰会,进一步明确目标、部署任务、凝聚共识。会上,各单位分别从落实培训“一把手”工程、以赛促训育人强技、活化“技术大讲堂”载体、打造“专业化”培训工作室、丰富“导师带徒”管理模式等方面作典型经验介绍,“十佳”师徒代表分享求知学技心得。
为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对照总结培训经验,在后续培训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健全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与业务能力,现将油气加工二大队技术技能大赛经验分享展播如下。
戮力齐心 精技笃行
以赛促训展现育人强技新气象
►油气加工二大队
为深入贯彻分公司六届三次职代会精神,落实“造就一流人才队伍,建功成长‘第二曲线’”的要求,大队以分公司技术技能竞赛为契机,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戳力齐心,在大队上下共同努力下,获得团体第一名的成绩,个人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5人。通过竞赛淬炼,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大队管理、技术、操作三支队伍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顶层设计
以“三定”措施
强化赛前组织
分公司竞赛方案下发后,大队党委高度重视,专项会议研究部署,高效统筹推进赛前组织工作。
一是定职责,大队、班组协同作战。制定大队备赛方案,构建“3+3+3”的竞赛组织机构。根据竞赛内容,设置工艺、仪表、操作3个竞赛小组,明确小组竞赛目标。大队3名班子成员除了担任竞赛组长、副组长外,还分别担任三个竞赛小组负责人,统筹负责竞赛小组的备赛学习工作。3名班组长冲锋在前,时任操作一班班长那林带头参赛,在他的带动下,2名副班长先后报名,做到了大队、班组两级管理人员团结协作、同频共振。
二是定措施,激发全员参赛热情。大队党委研究决定,通过“正向激励、宣传动员”两项措施鼓励员工参赛。在正向激励上,从备考、教学、督导三个方面,制定专项奖励标准和激励措施,激发参赛热情。在宣传动员上,成立动员小组,从提高技能、提升荣誉、提高收入三个方面,组织宣贯6场次,为员工鼓干劲。操作一班刘玉佳产假后刚返岗,深受鼓舞申报参赛,但考虑她长期不接触装置,未同意参赛,她便主动请缨签订“军令状”,申报净化工种竞赛,经过备赛学习,取得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是定选手,精挑细选过三关。参赛选手的选拔采取技术人员全员参赛,操作人员优中选优的方式,通过“班组推荐、理论笔试、班子面试”三关,层层选拔参赛选手。班组从“技能等级、工作能力、日常表现”三个方面,明确参赛条件,推荐21名选手。技术管理室组织理论笔试,二次选拔15人。班子成员以装置动态分析为要点,面试选手综合能力,择优选出9名操作选手。最终确定了8名技术人员、9名操作人员组成的17人参赛队伍。
精细组织
以“三心”举措
抓实备赛管理
大队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抓实理论学习,抓细实操训练,分秒必争学习、备考。
一是“精心”统筹,以“3个10天”抓实理论学习。以“进度、质量、成效”为目标,制定理论学习作战图。前期10天抓进度,选手每天完成10%的理论学习任务;中期10天抓质量,确保第二轮学习答题准确率80%以上;后期10天抓学习效果,用模拟考的方式,以考促学,巩固学习成果。同时收集常错、易错题147道,组织集中讲解4场次,避免选手“死记硬背”。通过“3个10天”量化学习,选手理论成绩平均达到84.3分。梁立军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但他不服输,抓住一切时机主动自学,以98.5分的成绩获得轻烃装置操作工理论考试第一名。
二是“细心”打磨,精雕细琢提升实操水平。组织对每一项实操细则反复研学、训练,通过对每一个动作的用心思考、精细打磨,不断总结出了好的经验方法,同时规范了日常操作。参赛选手高任丽在练习空呼项目时,总结出顺口溜:“8检6紧1气密,连接开阀查压力,脱掉空呼没完毕,别忘关阀泄压力”,简化了操作记忆,使实操时间缩短了20秒。参赛选手赵晓飞,在练习离心泵启停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了F扳手的操作步骤,节约时间近30秒。通过努力,大队参赛选手在轻烃装置操作工种竞赛中,总成绩排名第一。
三是“尽心”备考,争分夺秒备战学习。竞赛备考期与深冷检修期冲突,时间紧任务重,大队提出“要将备赛培训放到检修现场”,选手利用检修的便利边检边学,化被动为主动,组织仪表故障排查等检修课堂18课时。同时鼓励选手“将备赛学习放到工作之余”,各竞赛小组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培训16场次。生产指挥中心陈曦每周组织工艺竞赛小组开展“夜校”学习班,对装置动态分析、单线图绘制等集中研学,一次与小组成员学习锅炉水质化验,直至22点。工艺技术员汪渤,本科财会专业,从原检测中心到二氧化碳液化班,底子薄、基础差,通过备赛学习,竞赛成绩由一年前分公司51名攀升至31名。
多措并举
以“四融合”方式
强化技能水平
大队集思广益,将备赛学习与日常培训相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实现了技术技能水平“质”“量”双提升。
一是与导师带徒相融合,多方式助力技能成长。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朱宝明、李程顺等经验丰富的操作骨干与年轻的参赛选手结成师徒对子,用30余年的工作经验为选手授原理、教方法。同时打破身份界限,以技高者为师,实行“强带弱”,时任副大队长顾宝龙拜技术管理室副主任梁骏为师,大队仪表专业贾慧宇拜现场经验丰富的驻站技术员周洁为师。师傅根据徒弟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仪表回路故障排查、压力变送器校验等内容的培训学习,顾宝龙、贾慧宇在仪表专业竞赛中,取得个人第六名、第九名的成绩。
二是与设施建设相融合,多方位提供实训保障。利旧老浅冷废旧仪表盘柜、阀门机泵等,结合大赛实操项目,利用实训室现有资源,自主完善机泵启停二次回路接线、压力变送器校验等5项实操科目,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完善的实操环境,还丰富了技术练兵内容。梁骏带领仪表竞赛小组多次练习控制回路接线,练累了就坐在旁边讨论实操要点,久而久之,坐弯了两把椅子。在仪表专业竞赛中,总成绩排名第一。
三是与岗位练兵相融合,多手段提高学习效率。拍摄标准化巡检、标准化操作短视频,利用交接班组织员工分享学习,逐步提高员工标准化操作的能力。同时将装置操作步骤、关键参数制成“口袋手册”,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做到“手册握在手,流程记于心”。将“装置动态分析”纳入每周一练的学习中,通过对故障模拟、排查分析、诊断处置的预想、练习,让岗位练兵更接近现场实际。
四是与培训讲堂相融合,多维度提升技能水平。将技术大讲堂、专题微课堂、随岗小课堂与备赛学习融合。工艺专业将装置动态分析搬入技术讲堂,技术人员通过对装置故障的分析、讲述,进一步加深对装置运行的理解。仪表专业针对控制回路故障等开设专题微课堂,学原理、动手查,从点滴开始逐步提升处置故障的能力。大队班子将装置流程培训送入随岗小课堂,与员工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学习,引导员工讲自己的操作经验、谈自己的见解看法,让员工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成长。
通过竞赛,大队技术层、操作层能力水平得到双提升,在关键参数排名中,萨南深冷二套装置累计25周排名第一,萨南原稳装置累计22周排名第一,萨南深冷二套装置连续平稳运行451天,创分公司深冷装置长周期运行记录。同时大队员工队伍集体荣誉感明显提升,老员工主动申请为新转岗员工讲流程、授原理,为大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9名新员工,在得知大队获得团体第一名后,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苦练技能,参加下一届岗位新星竞赛,为大队再创佳绩!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我们将严格按照分公司党委和分公司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抓实培训“一把手”工程,努力打造一支“觉悟高、责任强、作风实、标准严、技能精”的员工队伍,为实现分公司“两增三进五争先”的目标接续奋斗!
T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