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从“被动学习”观念转化为“自主学习”观念

民生   2024-11-04 18:05   天津  









从“被动学习”观念转化为“自主学习”观念



作者简介

郝贵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

在传统教育理论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一般来说,这种观点并没有错误。但如果把学生只是看作客体,把这种观点绝对化,这种教育理论也就变成了错误。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许多教育工作者确实存在着只是把自己看作主体、把学生看作客体的倾向。而许多学生也只是把自己当作单纯接受知识的消极被动的“要我学”的客体。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相当多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学校和外部环境,把自己的大脑当作接受知识的白板。甚至自身的学习兴趣、情感也完全依靠教师和外部环境引发。这种学习者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把学习当作完全迫于社会、家庭和他人的种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额外负担。这种学习者习惯于被动接受灌输而不善于主动探求和消化知识,习惯于让书本知识、教师和外部环境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而不是主动驾驭书本知识和外部环境。特别是目前的中学教育。由于把高考作为指挥棒,学生的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和老师的政绩,于是通过各种打、压手段强制学生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在外界环境“要我学”的压迫状况下进行。这种学习态度和习惯带入到大学来,造成了大学的消极被动学习状况。我所接触的一个大学生曾对我说过:“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应付学习的态度。在大学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说我们大学课堂的听课质量,有时候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这一堂课可能就以睡觉、看杂志、学习英语等其它方式应付过去了。最终什么都没有听到,学到。老师布置的某项作业,从网上搜索到某篇论文,改改题目。写上自己的名子就交上去了,彻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点。”试想,以这样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怎么能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呢?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应该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观念所取代。

所谓“自主学习”观念就是教育者不仅把学生当作客体,也应该看作主体,学习者更应该把自己看作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习者不是迫于社会和外界的种种压力而学习,而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和追求精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推动学习活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在外界压力下去学习,没有外界压力下也去学习。西方一个学者曾经说过,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最有价值的财富是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精神。学习者还要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永不满足已经获得的知识。《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批判了那种把学生只是当作受教育的客体的传统的教学原则,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自主”原则。书中说,教育“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的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与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这里所说的“自学”原则就是“自主性学习”原则,就是发自学习者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主动性极强的“我要学”的学习原则、学习观念、学习方式。






本期编辑/吴培文

责任编辑/牛镜茹 董玲伊 刘奕萌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面向全体师生,旨在“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定时更新、发布学院的最新动态、即时活动等信息,更广泛的方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