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打卡”先锋!这位大唐全才活成了杜甫的梦想

文摘   2024-11-08 17:25   湖南  


千年之前的古永州

地势崎岖阻塞

气候湿热,交通不便

族群的战争与山盗的叛乱频频发生

而这么一个偏远蛮荒的瘴疠之地

千百年来,却有无数文人前来朝圣

这一切的一切

要从两个人与一块碑说起




铭写中兴



公元771年六月

元结与好友颜真卿将《大唐中兴颂》

摩刻于浯溪崖壁之上

这里石壁成片,绵延78米

中峰最高处,拔地30多米

石崖成层成块,结实少裂纹

质理紧密不易粉化

在地理学上属石灰岩

为摩崖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大唐中兴颂》

元结之文

颜真卿之字

浯溪之石

造就了“摩崖三绝”

此后1200年

无数文人学士到此游览

围绕中兴碑题诗应和


宋明时期,还有《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
与《大唐中兴颂》共同蝉联刻写在浯溪高崖之上

纪录了一代代文人志士的赤子之心

这里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露天碑林

现存摩崖石刻505方

最高者雄踞峭壁之巅

最低者隐伏溪畔崖脚

最大者字径达2.7米,气势恢弘

最小者字径仅2厘米,精巧玲珑

这里也是罕见书法宝库

篆、隶、楷、行、草

各种书体皆全

还保留了越南使臣的汉文碑刻

国际打卡地名不虚传

只不过后人皆知中兴碑是“鲁公书法第一”

却不了解撰文者元结也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巅峰隐居



公元759年

安史叛军的铁蹄碾过大唐的城池

元结临危受命

以文人之身屯兵平乱
公元761年

史思明被其子弑杀

这场权力的游戏进入尾声

在九江任上的元结,心潮难平

于是,他写下《大唐中兴颂》

用三代颂体,三句一韵

纪录了一个时代的伤痛与复兴

保存了一代忠臣的愤慨与期盼

然而,望着眼前的壮阔山河

元结心中却有一丝隐隐的疲惫

公元762年

仕途坦荡的元结,忽然递上辞表

选择退隐陪伴母亲

然而,元结终究是那个

想低调,低调不了的人

公元763年,他被任命为道州刺史

自此至公元772年离世

他人生最后十年几乎全给了道州



缘系道州



刚到道州的元结

被眼前的景象冲击

城墙破败,田野荒芜,民不聊生

元结一边抵御夷族侵扰

一边召集流亡垦荒种植

道州,终于恢复往日生机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舂陵行》
三年后,当初与他同科落第的杜甫

读到他的《舂陵行》后,感怀作诗

“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

杜甫感叹大唐要是多出几个元结这样的官员

天下太平可待



栖居浯溪



浯溪是元结在道州最惊喜的发现

这是一条汇入湘江的无名小溪

溪水清冽自石缝间潺潺流淌

映照着苍翠的青山




溪,世无名称者,余自爱之,故命曰浯溪。
——《浯溪铭》



道州的山水草木

安放了元结的漫浪自由

也无意激发了他的游览之心


公元766年

元结巡察道州山川




九疑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宿无为观》

九嶷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岩铭》

刻石岩下,问我何为?欲零陵水石,世人有知。

——《朝阳岩铭》


但不同于同时代诗人游历山河,作诗抒怀

元结每到一地

便为这些山水泉石取名

阳华、朝阳、浯溪,除此以外

道州还有七条山泉得名自元结

水石原本无情物,一经人文品题

它们便散发出文化与韵律的光晕

往后两百余年

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

追摹他的行径,将心爱之溪命名濂泉

与元结“七泉”相补充

永州是元结的精神归属处

浯溪是元结的诗意栖居地

但在唐代

这里可是相去京师数千里的山野之地

而把潇湘和浯溪变成名胜的

最大功臣正是元结




“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
——王士祯


元结凿山刻石

将《大唐中兴颂》镌刻于浯溪齐天崖壁之上

其后潇湘水石广为人知

江南摩崖石刻也蔚然兴起

数千年后

时间的风沙模糊了摩崖的字迹

但历史的书卷从未合上

精神的火炬从未熄灭

2024年

一群年轻人来到浯溪碑林

用数字技术

将每一块石碑细致采集、精心修复

重获新生

端言正气的中兴碑

与元结忠直方正的精神追求

仍在这片大地上闪耀

穿越千年,与后来者共鸣

永M州知道
永州生活,因为知道,所以恒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