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平顶山市鲁山县团城山漫山红遍。山脚下,团城乡卫生院中药房煎药室飘出阵阵药香。
煎药室工作人员卢超边浸泡中药材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是辛夷收获季节,乡亲们忙着采摘辛夷,到卫生院拿药的人少了。农闲时节,中药房3台煎药机同时工作,一天要煎上百副中药。
团城乡四面环山,常住人口不足1.5万人。团城乡卫生院年门诊患者超过4万人次,其中中医药诊疗人次占比超过了50%。原因是什么?
卫生院来了中医“能手”
团城乡卫生院院长李磊磊出身中医世家,擅长用中医疗法诊治小儿、成人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行医已20余年。
6年前,因工作需要,在赵村乡工作10余年的李磊磊来到团城乡卫生院担任院长。
在赵村乡卫生院工作期间,李磊磊就是有名的中医“能手”,日均接诊患者100余人次,高峰时可达200余人次。调到团城乡卫生院后,不少患者跟着他转到了这里。
11月1日当天,李磊磊坐门诊。家住尧山镇的刘女士一大早驱车1个多小时赶到团城乡卫生院。这是刘女士第7次来找李磊磊看病。她告诉记者,5年前,由于生活变故,自己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严重时有轻生念头。经李磊磊治疗后,她现在已可以正常生活。
闲暇时,跟随李磊磊坐诊的团城乡卫生院中西医结合科执业医师杨长森粗略统计发现,找李磊磊看病的患者中,团城乡以外的患者占一半以上。
走出去 传帮带
团城乡卫生院因地理条件限制,医疗服务能力滞后。以前,当地乡亲们常有了小病去村卫生室,大病则翻山越岭往外跑,到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非常少。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磊磊确定了发展策略: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组建医疗服务团队,拓展业务,发展内科、外科、急诊科、中医科等特色专业科室,并实行全科医生制度,采取分科不分业务等管理措施,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以中医科为例,近年来,团城乡卫生院先后选派了3人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平顶山市中医院、鲁山县中医院进修。杨长森就是其中一员。2023年,他参加了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并在鲁山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学习半年。学习归来后,今年年初,团城乡卫生院正式设立了康复理疗科。截至目前,该科月均服务患者近300人次。
闲暇之余,杨长森和同事时常往李磊磊的门诊跑。碰到不常见的病例时,李磊磊通常会让他们一一把脉,并提问该患者属于哪种脉案、症型、需要用什么药,再给予相应指导。
团城乡卫生院内科医生李宏全说,每月,团城乡卫生院都会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目前,该院很多职工都掌握了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看病不用再跑远了”
有了好医生,有了特色专科,自然留得住患者。
团城乡五道庙村村民张英峰,今年65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10余年。“以前腰疼发作时,我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县里治疗,大医院住不起,只能去县城的小诊所治疗。现在,看病不用再跑远了,我在乡里就能接受规范的康复理疗,而且报销的费用还多,真好!”张英峰连连称赞。
“以前,我不敢在乡卫生院看病,也不太相信中医。现在,我的观念彻底转变了。”团城乡玉皇庙村村民翟女士打开了话匣子。今年3月以来,翟女士突然出现头晕、视物不清、血压增高等不适症状,在县里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平日里,她吃口服药治疗疾病,但治疗效果一般。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10月24日,翟女士来到团城乡卫生院。把脉问诊后,李磊磊为其开了中医药方剂。经过不到一周的服药调理,翟女士的血压恢复正常,头晕、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翟女士正带着朋友前来团城乡卫生院就诊。
业务运行数字显示,团城乡卫生院2018年门诊量不足3万人次,2023年门诊量达到41215人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愿意来找我们看病了,我们还要再努力精进技术,为乡亲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李磊磊说。
不仅是团城乡卫生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鲁山县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全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据鲁山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袁六杰介绍,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鲁山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22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县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共计166人,基层中医药业务占比达32.8%,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同时,鲁山县通过加强基层高层级中医人才培训,选拔年轻优秀中医医师到省市三级甲等医院培训学习;鼓励基层中医医师到县中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拜师,传承名老中医思想、临床经验;每年定期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等措施,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速度。目前,该县22家乡镇卫生院均有中医医师提供诊疗服务。
袁六杰说,目前,鲁山县已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与好评。(通讯员 李建兵 冯全领)
责编:郭娅妮
审核:李伟强
终审:郜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