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真实发现
作者 | 嘉翼(笔名:阿球)
10月1日,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夜色之中,行人们匆匆而行。人们担心随时可能到来的伊朗报复。然而在特拉维夫的雅法轻轨站,站台上的零星行人,却不会想到,一场屠杀,即将降临于此。
维格德(Inbar Segev-Vigder)今年33岁,是特拉维夫一家健身房的女老板.在当天晚上,她正带着自己9个月大的孩子,乘坐在驶往雅法的轻轨列车上。此时由于已经过了晚高峰,轻轨上没有多少乘客。
“我为进入黎巴嫩的以色列士兵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国。”在轻轨列车上的维格德,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了自己人生之中,最后的一条动态。
随着以色列空袭斩首真主党最高领袖纳斯鲁拉,并利用暗杀手段将真主党高层团灭,如今以色列大军已经开入黎巴嫩南部,大举围剿真主党武装,局势如火。
而在维格德的附近,还坐着形形色色的人。
有四十岁风韵犹存的夫人,有42岁满身疲惫的货车司机,还有风华正茂的研究生女孩,以及其他二三十岁充满了班味,才下班的普通职人。
这是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一个普通周三。
空荡的车厢,寂静乏声,只有一个个戴着耳机刷手机,或者靠着车窗假寐的身影。
然而维格德以及其他的乘客却没有注意到的是,在这列车厢的另外一边,有两个阿拉伯裔正在悄然走来。
他们看起来,跟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公民没有任何不同,时尚的发型,管理得当的身材,可一点都不像约旦河西岸的普通巴勒斯坦人。
忽地,一声脆响,在轻轨车厢内陡然响起。
车厢内的大部分人,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紧接着就是连绵的枪声,开始不间断的响起!
霎时之间,安静的车厢顿时乱成一片,人们纷纷试图就地避难。
然而毫无遮拦又没多少乘客的车厢,让所有的乘客都毫无遮挡可言,人们只能在枪声之中仆倒的身影里,向前方车厢狼狈逃去。
维格德惊恐的看着大肆屠戮的两名阿拉伯人,她想要往后逃跑,然而怀中9个月大的婴儿,却让她行动迟缓。
维格德似乎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法在空荡的车厢里逃出生天,随后她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怀中的那个婴儿。
枪声连绵响起,维格德的身体也发出了中弹的闷响。随之的还有维格德怀中婴儿的哭泣声。
两名枪手可能注意到了婴儿的哭闹声,但他们并没有停留下来进行补刀——他们一人持屠杀,一人持刀近身护卫。
两名枪手之所以选择放过婴儿,可能是因为恪守底线,也可能是因为翻开维格德的身体,对他们来说存在风险。
在2023年的10月7日屠杀之中,攻入以色列境内的哈马斯武装分子,对婴儿也是一体屠杀。
这一场轻轨杀戮,一直持续到列车停靠雅法轻轨站,两名枪手大摇大摆的下了列车,并对站台上的乘客们,又进行了扫射,肆意杀戮。
而随着以色列警方的的抵达,在警方跟附近持枪居民的联合围攻之下,这才最终剿杀了两名枪手。
这一场屠戮之后,雅法轻轨站跟车厢之内,哀嚎充斥,横尸于地,鲜血漫流,宛如地狱。
以上内容,是嘉翼根据相关新闻案情叙述,以及幸存者记录进行的复盘过程。而这一场“雅法轻轨站大屠杀”,一共造成了7人死亡,十余人受伤。
其中遇难者就包括了维格德,而她9个月大的孩子,则在这场大屠杀之中安然无恙,毫发无伤。
根据以色列官方的披露,此案的两名枪手并非以色列的阿拉伯裔公民,而是来自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属于非法越境。
而就在发稿前不久,以色列又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以色列驻哥本哈根的大使馆附近,发生了两起爆炸事件,而大使馆附近还有一所犹太学校。虽然这一起爆炸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94年的“以色列驻阿根廷大使馆惨案”——该案一共造成29人死亡。
第二件,就是以色列禁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入境。同时,古特雷斯也被以色列录入了“不受欢迎名单”。
古特雷斯是如今全球左翼的领军人物,著名政绩有“葡萄牙毒品合法化”、“葡萄牙难民庇护政策”以及“欧洲难民浪潮推动者”。
古特雷斯一直以来都十分同情巴勒斯坦人,甚至在加沙战争之初,还亲临一线,督运救助物资进入加沙,堪称以身入局。
而“雅法轻轨枪击屠杀案”、“以色列驻丹麦大使馆爆炸案”跟“古特雷斯禁止入境以色列”这三宗事件,其实都不过是如今以色列地缘局势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就在“雅法轻轨站屠杀案”后不久,伊朗向以色列发起报复行动,一百多枚导弹投向以色列,铁穹一夜未停,璀璨的导弹爆炸,点亮了以色列的夜空。
而这是伊朗为了真主党最高领导人纳斯鲁拉的遇袭身亡,进行的报复行动。
从现在的中东局势来看,以色列已经彻底从“左翼绥靖”的路线之上觉醒——以色列曾经完全占领加沙跟黎巴嫩南部,但随着以色列左翼势力当道,开始进行全面撤军。
先是在2000年撤离黎巴嫩南部,又在2005年撤军加沙。
也正是这两次撤军和战略收缩,给予了哈马斯跟真主党建立统治,发育壮大的空间。
并最终酿成了2023年的“10月7日大屠杀袭击”,也正因为在去年的屠杀袭击之后,以色列社会痛定思痛,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以色列社会共识——“彻底剿灭袭击以色列”的势力。
尤其是在加沙战争开打一年之后,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仍然只是停留在“压力”之上。这让以色列公众跟政府骤然发现,所谓的“国际社会”压力其实不过如此。
只要美国不反对,甚至给予支持,以色列就可以为所欲为。
而美国总统拜登,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虽然在媒体的描述之中,十分不合。
但白宫永远没有拖宕给予以色列的军援法案,其实可能才是最真实的拜登立场。
关注 真实星球,读懂整个世界
◆ 未经授权勿转载本号内容,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