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州鬼子”这个词,请慎用!

民生   2024-11-12 17:42   山西  

“州鬼子”这个词,请慎用!

作者:侯孟

在霍州和周边地区,流传着一个词“州鬼子”。这个词在建国前后使用较多,近些年,已经不常用了。其意有圆滑、精明之意,也包含狡猾、奸诈之意,还包含强盗、坏人之意。笔者认为“州鬼子”原是贬义专指词,现在是泛指中性词。

“鬼”本是中性字。人死为“鬼”,魂灵为“鬼”,因其看不见,摸不着,故有神秘之感。由此组成褒义词,如“鬼斧神工”、“鬼才”、“鬼雄”等,更多的组成了贬义词,如“鬼头鬼脑”、“鬼鬼祟祟”、“鬼哭狼嚎”等,由贬义进而令人产生厌恶而生出“鬼话连篇”、“鬼蜮伎俩”、“鬼天气”、“鬼点子”、“鬼混”、“鬼子”等词。但“鬼子”一词是借用词,“鬼”是“宄”字的同音转意。

“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为“奸宄”,作名词,指“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宄”,指“犯法作乱之人”。《说文解字》释“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依据词义,我们中国人把日本侵略者称为“日本的奸宄”、“日本宄”、“日本宄子”。由于“鬼”字的通用性和普遍性,和“鬼”字衍生出的贬义词语,我国老百姓称呼日本侵略者由“日本宄”变为“日本鬼子”。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人被称为“倭人”、“倭寇”,不称“日本鬼子”。“九一八”事变后,侵略者被称为“日寇”,也不称“日本鬼子”。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烧杀抢掠,做出了许许多多罄竹难书的恶事,愤怒的老百姓才以自己的口语化,给日本侵略者起了个“专属”称谓——“日本鬼子”。

而与“日本宄子”或“日本鬼子”同时广泛使用的另一个词,就是“汉奸”,专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败类。《国语·晋语》“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汉奸即是“内宄”投靠进入中国的“外宄”共同狼狈为奸作乱的中国人。“汉奸宄”与“日本宄”作害中国十四年,使我国出现了如《三国志·吴主权传》所说的“奸宄竞逐,豺狼满道”的局面。

霍州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众多英雄好汉,如王连忠、段文清、申峰、朱双喜、师家保、成有有、李和尚、宋根生、张银把等。尽管有无数不屈不挠的霍州人民抗击着侵略者,但是“日本鬼子”从1938年2月占领当时还是县建制的的霍县城,至1945年8月投降,始终盘踞在城内,没有退出过一天。究其原因,并不是“日本鬼子”多么强悍,而是被老百姓称为“州鬼子”们助纣为虐造成的。

“日本鬼子”在霍县常驻军,最多时也不过几百人,但“日本鬼子”在霍县城内建立了各种伪行政机构,既有执行爪牙走狗差事的警察所、特务系、警备大队,也有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的维持会、新民会。这些机构内的汉奸们认贼为父,狐假虎威,不择手段地祸害普通老百姓。汉奸们出城带路、搜查、抢粮抢牲畜、刺探抗日军民动态、打杀抗日军民、欺凌弱势民众,其人数和所犯罪行更甚于“日本鬼子”,以至于老百姓恨这些汉奸比恨“日本鬼子”更强烈,出现了“三个日本鬼子抵不住一个州里鬼”的说法,或“三个日本鬼子抵不住一个州鬼子”,后演变成“三个日本鬼子斗不过一个州鬼子”。为什么“鬼”前要加一个“州”字,这是因为霍州在民国期间是“县”建制,而之前,长期是“州”建制。“州”是老百姓对官府衙门“州署”的简称。几百年直隶州的封建统治,州署官吏中曾有过不少奸宄之人,让老百姓深受其害。这些祸害百姓的奸宄之人,老百姓就曾以“州里鬼”称之。“州”改成“县”后,老百姓仍习惯称“州”,而“州署”内投靠侵略者的各机构人员全成了奸宄。为了区别于“日本鬼子”,也就把“日本鬼子”在“州署”里豢养的汉奸全都称呼成“州里鬼”、“州鬼子”了。霍州老百姓创造的“州鬼子”这个词,形象生动,名副其实。

笔者粗略翻阅了几本资料,霍州在抗日时期被正义刚强的军民,逮捕、枪决,订入耻辱柱上的“州鬼子”就有:常明珠、杨保喜、赵连璧、李作圣、高耀斌、张文孝、房顺成、郭银把、马天佑、刘荣华、陈子恭、彭新科、荀龙斋、荀伟子、柏东有、邱金才、芦月有、韩炳有、李银喜、田九喜、薛马生……人数之多,在全国各县排前。

历史的烟云滚荡,掩蔽了一些真相,但山川仍在,风雨洗涤下常青常绿。现在老百姓已经很少说“州鬼子”这个词了。如果用这个词,应该知道它的来历,专用而不乱用。

当然,任何词语都会发展变更,就如“给日本人干活——磨洋工”,这句俗语中的“日本人”,已经是泛指而不是专指了。“洪洞县衙没好人”,成了“洪洞县里没好人”,其含义也完全改变了。

更多信息,“梦阳正能量”会第一时间发布,没有关注的点击以下公众号名片尽快关注接收最新信息。
点“在看”
提醒更多人知道↓

梦阳正能量
梦阳正能量是国内传播正能量,同时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发布公益活动、发布身边事、有趣事、感人事、发布学生习作、发布原创文学(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的公众号,欢迎投稿,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