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堂】金融风险提示:“代理维权”有风险 依法理性保权益

企业   2024-09-11 21:53   云南  

金融风险提示


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征信修复”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利用网购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等平台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通过捏造歪曲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向有关部门进行恶意投诉或者举报,非法获利,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挤占了消费者合理反映诉求的金融资源,扰乱了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秩序和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应对非法职业代理乱象的倡议》,高度重视“代理维权”不法行为并对社会公众给予了正确引导。



有哪些风险?

一、财产损失风险。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不但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有可能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将面临资金损失。


二、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和被倒卖风险。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


三、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怎样避免风险?

一、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金融业务,警惕“低风险,高收益”等诱导。如投资理财产品时应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二、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之名,捏造事实、违背合同约定,不仅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突破法律底线。消费者应珍惜个人信用,警惕参与非法“代理维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外泄、信息盗用等风险,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何依法理性维权?

如果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可通过理性维权三步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投诉。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主张民事权益。


二、调解。如果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三、仲裁或诉讼。消费者如通过投诉、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如果合同约定了相关仲裁条款,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金融机构怎么做?

面对非法“代理维权”乱象,金融机构首先应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审慎经营,厚植合规理念,全面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同时,完善投诉举报处置机制,构建行业共建共治格局,助力群众金融素养提升,以多种方式帮助消费者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应对风险。


近年来,富滇银行深入推进投诉举报“强基降量”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消保全流程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消费投诉反向驱动经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闭环机制。对于各类消费纠纷和消费者诉求投诉,按照“接诉即办”“快处快办”“应调尽调”的原则,一是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针对合理诉求、过高期望、确有困难、无理取闹、涉嫌违法等纠纷矛盾类型分层分类处理,将各类纠纷矛盾预防在源头、处置在前端、消化在内部。二是强化总分支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对投诉数据、渠道、业务类型、原因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对投诉易发环节进行重点分析,举一反三制定改进措施。三是做好客户沟通安抚工作,对于政策刚性、经营管理难以突破的客户诉求,加强政策宣导和人性化沟通,将客户投诉引导到合法合规的良性轨道。四是加强内部培训教育,严格首问首办负责制,提高干部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纠纷化解能力。


供稿:零售银行管理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
编审:党委宣传部

文化富滇
百年富滇文化传播、品牌宣传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