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喝苦咸水、住地窝子、挖渠引水、开荒造田……70年来,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感召下,兵团人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农业奇迹。
如今,兵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一膀子力气”到“一揽子科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兵团多个师市,探寻兵团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密码,今天一起到三师图木舒克市看看沙漠长出的“金豆豆”。
驱车驶入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四团,公路两侧风景迥异,一边是浩瀚沙漠,另一边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这片“绿海”的主角,便是油莎豆。
五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水土资源匮乏,且经常遭遇沙尘侵袭,发展种植业难度很大。2017年,当地首次引进油莎豆。经历几场沙尘暴后,玉米、棉花等作物几乎被连根拔起,油莎豆田却依然郁郁葱葱。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凤华介绍,油莎豆是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新型作物,集油、粮、饲、药用功能于一体,抗逆性强,可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种植,不与现有粮油作物争地,是补充我国食用油源的优质资源。
“油莎豆让我们重燃希望,不仅要让它扎下根来,还要让它成为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五十四团二连职工索法增告诉记者。
索法增已连续两年被五十四团评为油莎豆高产栽培示范户,去年还以亩产760公斤创下团场最高纪录。
五十四团油莎豆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2000亩扩大至如今的1.6万余亩,团场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近年来该团场7级以上沙尘天气从年均59场降至20余场,年降雨量从不足50毫米增至120毫米,生物多样性增加,为职工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五十四团根据油莎豆草饲用、块茎油用两大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油莎豆精深加工产业园、肉牛养殖场,基本形成了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当地还建立了油莎豆产业联合研究院,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
如今,油莎豆已经在兵团多个师市成功种植,肉苁蓉等经济作物也在大漠扎下根来。沙漠经济已经成为兵团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张鹏飞 校对:张远琴
二审:王俊龙 三审:庞莹 终审:奉正云
投稿邮箱:41187337@qq.com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