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回收的混着泥土的残膜,被一台机器“吃”进去,变成可利用的有机质残渣后,从机器另一端“吐”出来。整个过程不用一滴水,经过破碎、筛选、碳化后的残膜就有了新用途。11月21日,记者走进图木舒克市嘉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睹了农用残膜“变废为宝”全过程。
图木舒克市嘉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坤刚介绍:“这套设备采用的是农用残膜碳化处理技术,不仅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还赋予残膜新的价值。”
农用地膜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然而,随着地膜的广泛使用,其难回收、难降解、难利用的问题逐渐显现,阻碍农作物生长,导致减产,并破坏生态环境。
“传统残膜处理采用湿法造粒,需要增加清洗和粉碎次数以除杂,耗电耗水量大,成本也相对较高。”赵坤刚边走边解释,“我们的碳化工艺能够产生重油和有机质碳粉,还能产生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可以回燃到锅炉中,为碳化炉加温。这个工艺一旦启动,基本不需要外来燃料,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解决残膜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如果直接焚烧废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我们的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碳化炉封闭处理,避免了‘二次污染’。”赵坤刚说。
残膜经过碳化处理后,产生的重油和有机质碳粉将被销往何处?赵坤刚说:“我们的重油主要销售给沥青搅拌站、炼油厂、发电厂等使用燃油锅炉的企业。碳粉有机质含量38%左右,是生产有机肥的理想原料,主要卖给生产有机肥的企业。”
目前,该企业已碳化处理6000吨农田残膜,生产700吨重油和3500吨有机质碳粉。
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再从田间回到工厂车间,图木舒克市嘉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农田残膜的高效回收、低成本处理和高效利用,形成农田“白色污染”治理的闭环。废弃农用地膜实现“绿色重生”,为农田“排毒养颜”,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三师融媒记者:田欣欣 蒋琦 秦飞
责编:刘晶羽 校对:张远琴
二审:王俊龙 三审:庞莹 终审:奉正云
投稿邮箱:41187337@qq.com 投稿须知
转载请注明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