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俄三次结盟,中国损失巨大

财富   2024-10-22 00:01   四川  

作者:冯玉军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俄罗斯是中国的一面镜子,20世纪20年代以来,俄罗斯对中国产生了深入骨髓的全方位影响。



谁将接掌俄罗斯


政俄罗斯 20 多年期间成长并在俄罗斯政界崭露头角,并有可能在 2024 年以后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新一代权力精英,推演哪些人有可能进入未来俄罗斯的权力核心或以其他形式对俄罗斯政治产生深度影响?

 


1850年,林则徐就感叹俄国“将来必为大患”。据不完全统计,自1860年至1945年,俄国在85年间,让中国丧失了3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现有国土的三分之一。


更不可思议的是,将这3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人,要么驱赶,要么杀死。


近代以来,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所遭受的最大威胁也来源于俄罗斯。中俄历史上三次结盟,每一次都以中国付出惨重代价,俄国获得天大好处而结束。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前往俄国祝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签订了《中俄密约》。


俄国表面上承诺联合中国,共修中东铁路以抗衡日本,实际上是借修建铁路之名,将俄国势力在整个东北如洪水一般铺开。


第二次结盟是抗战结束后,民国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让刚刚以八年浴血抗战赶走日本人的中国,被迫承认了苏联在外蒙古策划的“独立公投”,从而丧失了近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第三次就是1949年以后,中苏同盟“一边倒”。


“一边倒”虽然让中国获得了苏联的支持,但也对中国产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欧美势力完全驱除出中国,让中国丧失了一个与世界体系融合在一起的机会,直至1979年,中国都与主流国际社会相脱离。


第二,苏联把中国推进了三年朝鲜战争。这不仅让中国失去了众多生命,还让中美关系极度恶化,使中国在几十年间都难以繁荣。


同时还间接导致当年对台作战计划搁浅,国家完全统一的进程由此延误。


在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整整30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切重大事件无一没有莫斯科的影响。


建国后,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


这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苏联模式。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远超俄罗斯,使俄国人难以用原来那种高高在上的优势对中国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


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确定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成为中俄关系的“黄金定律”。


守住了这条“黄金定律”,中俄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今天的中俄关系,面临着三大挑战。


第一,尽管我们的国力已十倍于俄罗斯,但是很多人的思想仍臣服于它,这是最大的挑战。而俄国人对这种落差非常敏感,作为一个具有300年帝国外交传统的国家,俄罗斯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身边的中国强势崛起?


第二,外交谋略能力不对称。在外交层面上,我们基本上处于被俄国牵着鼻子走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言听计从的小兄弟。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关系,跟俄罗斯的亲近,其实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俄国人对华的信息战、心理战打得如火如荼。


第三,成本和收益不平衡。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中国付出了太多,却没有收获预期结果,既没有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也没有减轻美对华施加的战略压力。


中美俄三角关系,永远对最弱的一方最有利。当年我们最弱,拉住美国抗衡苏联,对我们有利;今天俄国最弱,中美俄关系对俄有利,俄国成功调动中美矛盾,从中获利。


我们既要和俄罗斯保持一个长期睦邻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更要和美国保持一个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因为和美国的关系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整体国际环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