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丨国投集团60亿元成立新企业、大北农实控人减持股份、农发种业合资成立新公司

科技   2024-12-26 19:54   广东  
国投集团全资打造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注册资本达60亿元大北农实控人为降低融资杠杆拟减持公司股份,5年多来已减持多次。

农发种业合资成立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敦煌种业新一任副董事长上任;丰乐种业与隆平生物等多家转基因性状公司合作。

秋乐种业一股东拟减持66万股套现750多万元,为首次减持;荃银高科与中国农科院达成生物育种合作,聚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种质品种开发。


01
国投集团:全资打造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注册资本达60亿元

近日,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雷,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工业酶制剂研发;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工艺研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22年6月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注册资本338亿元,截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8385亿元,员工约5万人。2023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126亿元,利润总额252亿元,连续20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荣获A级,连续6个任期获得业绩优秀企业。截至2023年末,国投资产总额8385亿,营业总收入2126亿,利润总额252亿,员工人数约5万。

此番国投斥资60亿成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从其股权构成开看,公司注册资本的雄厚,反映出国家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视与支持;从经营范围来看,国家在生物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于相关领域而言,释放了积极信号。

02
大北农:为降低融资杠杆,实控人拟减持公司股份,5年多来已减持多次

日前,大北农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邵根伙持有公司股份101420002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46%(占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23.56%),拟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3237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原因是“降低融资杠杆”。

梳理过往公告发现,邵根伙所持大北农全部股份于2018年11月5日起解除限售。另外,邵根伙曾承诺,2022年3月28日至2022年9月27日不减持其持有的大北农1014200026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49%),包括承诺期间前述股份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红利、配股、增发等事项新增的股份。本承诺已履行完毕。

自大北农2010年上市至2019年4月底,邵根伙累计增持大北农的股份81907366股,参与定增股份64446831股,一直未减持大北农的股份。但是,2019年5月,邵根伙披露减持计划,减持原因为“降低股票质押率,降低融资杠杆”。于是,2019年5月27日至2019年7月18日期间,邵根伙通过大宗交易减持66968474股,占总股本的1.58%,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41952256股,占总股本的0.99%,合计减持2.57%。经计算,邵根伙通过这次减持套现约6亿元,本次减持资金归还了部分股票质押融资,其中一家融资机构已全额还清。

2019年9月,邵根伙以“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负债”为由,披露减持计划,这一次,他打算减持不超过127289816股(占公司股份总数3%)。于是,在2019年10月24日至2020年3月25日期间,邵根伙通过大宗交易减持83778781股,占总股本的2%,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50671152股,占总股本的1.2%,合计减持3.2%。本次减持资金归还了部分股票质押融资,融资规模缩减。

此后,邵根伙又多次减持大北农的股份,累计套现数十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邵根伙在大北农的直接持股比例为41.25%;截至2024年6月底,邵根伙在大北农的直接持股比例为24.66%。

大北农于1993年创立,以饲料业务起家,2000年引入种业业务,2002年进入动保行业,2003年进入疫苗行业,2011年进入种猪产业,2016年开展生猪养殖业务。2023年,大北农实现营业收入约333.9亿元,同比增长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1.74亿元,同比下滑4355.85%。

大北农表示:“公司2023年亏损金额较大,主要受养猪业务亏损及计提的各类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较大。公司的饲料业务和种业业务经营绩效较好,其中,饲料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0%。”

2024年1月至9月,大北农实现扭亏为盈,整体收入约201.42亿元,同比下滑15.83%,归母净利润约1.33亿元,同比增长114.69%。截至12月17日收盘,大北农当前股价为4.52元/股,单日跌幅为3.83%,公司总市值约为195.4亿元。

03
农发种业:合资成立农业科技发展公司

近日,中农发贵粱(贵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正,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作物种子经营;谷物种植;蔬菜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化肥销售;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农发种业、海南贵粱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持股。

此外,农发种业在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2月20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运用暂时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公司及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收益稳定的银行结构性存款等产品,能够提高公司暂时闲置资金的收益,为公司及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总额度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该项议案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04
敦煌种业:总经理王栋新任副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年龄42岁在公司董事和高管中排19/20

日前,敦煌种业公告,聘任王栋先生为公司副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资料显示,王栋,男,1982年出生,甘肃兰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曾任酒钢集团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肃雄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甘肃寒旱经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酒钢集团中天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肃酒钢集团宏源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敦煌种业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据2023年报数据,剔除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后,敦煌种业共有20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从年龄看,敦煌种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52岁,年龄中位数为52岁,其中,董事王成基年龄最高为67岁,董事龚海云年龄最小为39岁。从薪酬看,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领取报酬260.70万元,平均薪酬26.43万元,年薪中位数为24.58万元。其中,董事长、董事及党委书记刘兴斌薪酬最高为32.37万元,副总经理及党委委员王军元薪酬最低为19.91万元(2023年任期不满1年的不参与统计)。

近三年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面,2021年薪酬总额为343.44万元,2022年薪酬总额为276.05万元,2023年薪酬总额为260.70万元。从2021年到2023年,董事和高管薪酬总额减少82.74万元,降幅24.09%。

近一年,敦煌种业发生高管变更多人次,包括:2024年3月2日,敦煌种业公告,张绍平先生不再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及董事。2024年5月8日,敦煌种业公告,刘兴斌先生不再担任董事长、董事及党委书记。2024年5月25日,敦煌种业公告,周彪先生新任董事长及非独立董事。

05
秋乐种业:一股东拟减持66万股套现752.4万元,为首次减持

12月25日,秋乐种业公告,股东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2025年1月16日至2025年4月15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66.00万股,占总股本的0.3995%。

按最新收盘价11.4元测算,套现金额约合752.4万元。减持原因为经营发展需要,股份来源为战略配售。截止目前,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数量6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4%。

资料显示,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1号,成立日期2000年12月12日,上市日期2022年12月7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农作物种子的育种、扩繁、加工、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最新年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花生种子66.34%,玉米种子23.44%,小麦种子4.85%,其他种子4.58%,其他(补充)0.79%。

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次为首次减持。


06
丰乐种业:与国丰生物、粮元生物、隆平生物等多家转基因性状公司合作

日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中信证券、长城财富等34家公司调研。在接待调研机构并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国投集团通过投资我国本土核心生物育种企业国丰生物、粮元生物、隆平生物、国锐生物等,形成了对核心科研团队的聚焦效应

国投种业控股丰乐种业后,公司进一步与这些核心企业开展深度业务合作,对一系列优良品种如铁391、丰乐520等进行性状改良,开展转基因品种梯队建设,运用国投集团科研创新资源为公司科研工作赋能。

国投种业表示,控股丰乐种业后,国投种业将从生物技术、资本支持、资源整合、科研人才等方面对丰乐种业全面赋能,补短板、强优势、扩规模,推动丰乐种业快速做大做强。

07
荃银高科:与中国农科院达成生物育种合作,聚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种质品种开发

日前,荃银高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北京举行生物育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材料创制为基础,整合优势资源,重点聚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材料开发,联合开展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工作,共同推动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同时,双方同意在此协议基础上将合作推向纵深,在水稻、棉花生物育种,种业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多点开花,加强生物所种质性状优异基因与荃银高科产业″基因″优势互补及融合,推进前沿育种技术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为实现绿色高效种业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丨证券日报、证券时报、新京报、 深圳商报、财中社、新浪财经、隆平高科官微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农财网种业宝典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种业专业媒体。种业政策新闻、行业报道、万事百态……这里有详实的报道、深度的解读、敏锐的评论,以观点影响行业,以报道改变行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