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创基地·专访】《创新与实践》专题报道第159期|专访

学术   2024-09-15 19:10   重庆  


智慧筑工程,聚力共前行|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专访

2023年12月9日至10日,由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清华大学圆满落下帷幕。大赛汇聚了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精英人才,共有来自全国30所MEM培养院校的58支队伍激烈角逐,展现了他们在工程管理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创新能力。来自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的“秃鸡队”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二等奖。


 团队介绍


“秃鸡队”合影

“秃鸡队”的成员包括赵雅新、刘圣洁、冯心源、孙艺桐、张智鹏五位同学,指导教师为向鹏成老师。这个团队,可以说是“梦之队”的配置,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首先,队长赵雅新就像是团队的大脑,把控全局,制定框架,确保研究方向不跑偏;负责案例深挖的刘圣洁,她对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总能挖掘出关键的细节和深层次的信息,她的钻研精神让案例分析深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负责技术细节的冯心源,有着极高的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Scrum敏捷开发、IOT、大数据、5G,这些技术他能迅速理解流程链路,提炼技术方法论,将其灵活地应用到项目中;还有位演讲能力突出的同学孙艺桐,她负责汇演答辩,可以说是团队的门面担当,她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在清华大学的现场汇报给在场的评委和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还有一位在职硕士MEM的师兄张智鹏,他的实践经验让理论研究更加贴近实际;至于指导老师向鹏成老师,他不仅有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还有多年的案例指导经验,在他的引导下,团队避免了很多弯路,也让研究更加深入和专业。


沉着应对,智慧生辉

比赛一共设置5个赛道,包括精益生产赛道、重大工程建设赛道、重大系统研发赛道、创新创业赛道以及案例研究型学位论文赛道。

团队最终选择了“重大系统研发赛道”,但这个决定是一波三折的。由于BIM智慧工地在当前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现实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所以团队首先确定选择BIM智慧工地系统相关主题的案例。然而,经过两次深入讨论后,团队成员决定改变思路,最终选择了“重大系统研发赛道”。原因是尽管这个系统服务于工程建设,但她们掌握的资料本质上是系统开发的内容,而不是直接的工程建设,因此选择该赛道更为合适。

在选定赛道后,成员们开始撰写初稿。然而,由于此前没有系统研发相关写作的经验,撰写的初稿还是沿用了“重大工程建设赛道”的常规写作思路。导师审阅后指出,成员们的写作范式依然偏向工程建设,而不是系统研发。面对这个问题,团队一时陷入了困境。系统研发的写作范式对我们来说是陌生领域,而剩下的时间又非常紧迫,时间紧任务重,这让团队感到很大的压力。

但困难并没有打乱她们的节奏,成员们意识到,冷静应对比盲目着急更为重要。于是,当晚大家还去K歌放松了一下,缓解了压力。第二天在导师的指导下,团队彻底推翻了初稿的逻辑框架,进行了大幅修改。为了提高效率,成员们约了一间教室进行集中办公,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及时交流、碰撞想法。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的方式帮助大家迅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经过共同努力,团队最终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调整了初稿的逻辑框架和内容,顺利赶上了最后的提交期限。修改后的成果也得到了认可,成功帮助团队晋级决赛。这次经历不仅让她们克服了困难,也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的默契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危为机,合力攻坚

回顾比赛过程,团队有一段难忘又惊险的经历:在决赛前一晚临时决定更换汇报形式和汇报人。

“在出发北京之前,我们定的是由赵雅新、冯心源和赵雅新三位同学分部分进行决赛的汇报。但是比赛前一天进行现场签到时发现汇报场地较小,且汇报时间要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如果继续坚持由三位同学进行汇报会使得汇报节奏频繁被打乱。为了更好的汇报效果,我们在前一晚紧急决定由大赛现场经验丰富的孙艺桐同学一个人完成五分钟的汇报。

这个决定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冒险,也是对我们团队应变能力的一次考验,但我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慌乱,而是通过团结协作应对了这一挑战。首先由原定的三位同学调整PPT的结构以更好地配合孙艺桐同学的汇报风格,同时孙艺桐同学迅速调整了汇报策略,将整个案例的精华浓缩在五分钟内。随后,我们三位成为化身幕后支持,协助孙艺桐同学进行汇报彩排。我们把酒店的电视作为汇报大屏,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对每一个措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且精准的把握汇报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孙艺桐同学在汇报时能够流畅、自信,并且能够充分展示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

最终,孙艺桐同学在决赛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她不仅准确无误地传达了我们的研究内容,还以她的热情和专业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次经历不仅展现了我们团队的团结和协作,也证明了在关键时刻,我们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成功执行。

这次决赛前的紧急调整,成为了我们团队历程中一个难忘的瞬间。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变化中寻找机会,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我们未来面对挑战时的宝贵财富。”团队这样回忆道。


深挖细掘,携手共赢

在这次案例大赛中,团队认为作品能够获得国家二等奖,主要得益于以下3个关键因素:

首先,在选题上就下了一番功夫。团队没有选择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这个新鲜领域。这个选题不仅紧跟工程建设的数字化潮流,而且它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是重要的。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要有理论的深度,更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给行业带来启发。

其次在案例分析方面,团队成员运用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对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技术难点和管理挑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就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各种科学工具把问题扒了个底朝天,这不仅仅是在分析问题,更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最后,团队协作是超级武器。这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专长,但当她们聚在一起时,这些想法和专长就能碰撞出火花,成员们相信团队的力量,也享受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默契和协作精神,让团队在面对挑战时总能迅速找到突破口。

总的来说,竞赛的成功得益于团队对选题的深入研究对案例的深入挖掘,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团队的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和国家二等奖的荣誉。


经验分享

最后,赵雅新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在科研和比赛上的经验与心得:

首先,选题要精准。无论是科研和比赛,我们觉得选题就像是打靶,瞄得越准,打得越狠。我们当时就是看准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这个点,因为它紧贴行业的发展趋势,又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所以,选题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优势,找到那个能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的点。

然后,研究要深入。科研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深挖洞、广积粮。我们在分析案例时,就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去剖析问题。这种深入的研究态度,对于科研来说至关重要。

最后,心态要放松。科研和比赛过程中,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调节。比如我们那次初稿逻辑被否定后,大家并没有慌,而是选择先放松一下,然后再以更清晰的头脑去解决问题。这种能屈能伸的心态,对于科研和比赛来说,同样重要。

总的来说,科研和比赛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决心和团队精神。希望我们的这些小建议,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期待在未来的比赛中,重大队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来源丨宣传策划部
撰稿丨杨芳茗
校对丨卢可欣
编辑丨范传龙
责编丨卢可欣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我们将为你提供培训讲座、研究生奖励资助、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团队孵化、双创教育研究等活动的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