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莫带“放大镜”
检查是上级对下级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指导,是查缺补漏、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党的作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应有之举。
但当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下级检查时,认为检查越细越好,查出的问题“多多益善”,甚至把下级的“问题清单”当作自己的“政绩清单”,喜欢带着“放大镜”盯着小事看,过分夸大问题,过度纠缠细节,“鸡蛋里挑骨头”,让检查走了形、变了样。比如,台账资料是否编目录、页码,是否分类装订成册;拍照留痕的“水印”时间、地点是否明晰;会议记录、工作笔记是否记录齐全等等,一些细枝末节被“无限放大”,而工作成效如何、群众是否满意反倒成了“点缀”,不仅偏离了检查的初衷,而且给基层添堵添乱,必须坚决纠治。
错把检查当“硬找茬”,“检查就是找问题”的观念在不少领导干部心中根深蒂固。虽说上级对下级检查主要是帮助基层查找问题,但如果不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而是为了查找问题吹毛求疵、一味挑毛病、找问题凑数量,显然是本末倒置。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检查目标指导性很强,上级查什么,下级就会做什么。上级如果不善于“抓大放小”、不突出重点和关键,而是“视小如大”、专盯“鸡毛蒜皮”,久而久之,就会让下级把“绣花的功夫”用在填表格、建台账、配照片、造盆景上,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
检查只是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才是目的,发挥好检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要从源头抓起。上级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主抓大事要事,区分主次轻重,重点检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做到中心之中有重点、重点之中有关键;要不断改进检查的方式方法,合理制定检查标准,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多维度检查、多角度考察,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将重心从看材料向看成效转变,做到重实效、接地气、找症结,唯有如此,检查才更有意义、更能发挥作用。同时,上级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基层,正确区分和处理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把小问题看成大隐患,把一般性问题看成重要问题,把个体看成整体,把偶尔看成长期,把表象看成根源,简单搞“一刀切”。对于小问题、小瑕疵,要指导帮助基层立行立改;对于确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帮助基层找准问题根源,提出解决之对策,持续跟踪督办,确保发现问题得到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来 源 | 云南网
文 字 | 李瑞萍
审 核 | 峨纪宣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