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存和降本增效被提上了日程?“降本增效”是农场最近常常提到的关键词,也是我们最近行业逢会必讲。这是农场今年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也是经营管理一项重要目标。但在我们实际工作过程中,农场管理层面到一线工作者在实际中或多或少会走入一些误区。笔者结合行业特殊和现状,对“降本增效”做一阐述,希望对我们从业者有所启发或帮助。
01
降本增效不是简单地削减成本,也不是各个环节成本都要最低
降低生产成本是猪场以后不断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它不等于简单粗暴削减养殖各个环节成本。比如,我们采购品质差的饲料、兽药和疫苗,殊不知这些东西表面采购价格便宜和节约了成本,但它们对我们的猪群得不到很好保护,让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却需要付出死淘率更大的成本和人工精力。因此,“降本”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性价比全面比对实现的,其核心是建立持久性价比优势,只有为企业带来长久性竞争优势的成本削减措施,才是“降本增效”应该提倡和追求的。
猪场生产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上游到下游以及各个环节都做到成本最低,是不现实的,或者说,刻板追求所有环节最低成本,它的实现极有可能是以损失整体效率为代价的。我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的是在降低成本同时,保持整体效率最大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我们得保证核心猪群(公猪和母猪)健康,它们是农场生产主要工具,源头上得控制好疾病种类最少,产出率高;其次,根据易出现问题的断奶保育猪生产特点,尤其是断奶后半个月内仔猪实行药物保健防控疾病来降低因疾病损失导致的生产成本提高。
02
降本增效需要做好疾病的防控
猪场面临两大风险:市场风险和疾病风险。市场风险由市场规律(比如3-5年的猪周期规律)产生,不以个别农场意志为转移;但疾病风险是猪场个性化风险,可人为的有效控制。从目前情况看,不同猪场控制疾病风险的能力相差较大。目前危害我国农场常见疾病有:重大疾病如非洲猪瘟、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经典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乙脑等病毒传染性疾病;常规疾病主要是指细菌性副猪、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支原体、母猪产后三联征(MMA)、肢蹄病、霉菌毒素中毒及环境导致疾病等。
非洲猪瘟作为首要防控的疾病,因目前无有效疫苗或药物应用,只能通过生物安全阻断传播途径预防;猪流行性腹泻可以采取活疫苗+灭活疫苗来产生一定保护力,返饲可产生坚实保护力,但返饲前需要对病料做好无其它危害病原的检测;经典猪瘟、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细小和乙脑可通过疫苗科学防控。另外,对于猪场蓝耳病、支原体和回肠炎三大经济消耗性疾病可以选择多功能性药物克蓝。
在防控重要传染性疾病同时,猪场需要做好常规疾病管控。猪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少致病因素,如降低温湿度、饲养密度,改善通风,及时清理霉变饲料等。针对疾病需要有“防”大于“治”的理念,疾病带来的损失远大于预防产生的投入。
03
降本增效需要增效降本
增效降本就是提高生产成绩来降低农场生产成本。提高单位生产水平有两个思路:一是增效,单位成本情况下,增加总产出;二是降本,在总产出固定情况下,减少生产成本。在猪场生产稳定的情况下,出栏的猪只数量越多,获得的利润就会越高,而猪只出栏数量与种猪利用效率、PSY、猪只存活率、猪只生长速度和MSY等因素密切相关,即提高生产水平的九字诀:“生的多,死的少,长得快”。
提高种猪繁殖性能
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头数(PSY)是衡量母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较好水平的PSY在20~28头,优秀的猪场PSY可达到28头以上,PSY=年胎次×产仔数×断奶仔猪成活率。目前,一头母猪一年生产费用大概在6500元,也就是产仔数越高,PSY成本越低。(如图2)
图2 某农场PSY数目与对应成本
提高种猪生产性能,首先要选用优秀的品种,以杜长大为代表的外三元是国内规模猪场最常用的配种体系。提高每头母猪的年产胎次就要提高种猪的利用效率,降低种猪每年的非必须生产天数,管理水平较好的猪场母猪的平均年非必须生产天数在30d以内。后备母猪超期配种,断奶发情时间间隔过长,返情,妊娠母猪死亡等因素都是增加母猪非生产天数的重要原因,猪场需要降低此类情况对种猪利用率的影响。合理的胎次结构也是影响母猪利用的重要因素。正常利润情况下,母猪在第2-3胎才能收回种猪成本,而母猪在第3-6胎时生产性能最佳,所以猪场需要做好合理的胎次结构,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
提高猪只存活率
猪只淘汰或死亡的原因:一是非疾病原因,如压死、初生重过低等,此类原因的死淘需要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来降低损失;另一个原因是疾病原因,致病因素有环境、应激、霉菌毒素、营养不均衡、病原菌等,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如蓝耳病)、商品猪消化道疾病(回肠炎)和呼吸道疾病(如PRDC支原体肺炎)是影响猪场效益“三座大山”。疫病的预防:一是管控致病因素,二是及时发现疾病。对规模化猪场来说,需要健全报表记录,定期分析猪只的死亡、淘汰原因,对超过警戒值的指标及时分析,并采取防治措施。
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出栏时间
品种、饲料配方、环境、疾病等因素可影响到猪只的生长。例如,对成年育肥猪来说,18~20℃是最适生长的温度,温度过低时可明显降低饲料转化率,减缓猪只生长速度。有研究表明,猪在0℃的环境中,饲料转化率可达到9∶1。另外,生产模式也会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效益。批次化生产是目前较流行的生产模式,可显著提高猪场生产水平,但对猪场生产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4
降本增效需要降低生产成本
猪场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三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负债比例较高的猪场会偿还较高的利息,产生财务费用;自建猪场比例高的公司会出现较高的折旧费用。生产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养殖的费用,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成本、核心群折旧、猪舍设备折旧成本、动保成本、员工工资福利、饲料成本及水电等,其中饲料成本占50%~70%,虽然兽药仅占3-5%,但尤为重要。
(1)降低生产成本首先需要降低饲料成本。在饲料原料采购方面,规模猪场或集团公司有采购优势,在同等质量原料的情况下,可获得更低采购价格;对中小型猪场来说,可以联合采购,降低饲料原料成本。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营养成分利用效率,提高饲料转换率。不同日龄猪只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不同,科学分阶段饲喂可降低饲料成本。
(2)猪舍折旧成本、母猪饲喂成本、员工工资福利成本、水电成本等在生产稳定的猪场,变化较小。因此,在此类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可降低仔猪或育肥猪的分摊成本。目前有的猪场每头断奶仔猪的断奶成本为260元,但也有猪场断奶成本会在500元,可见PSY数目在降低生产成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减少浪费。例如,节约夏季降温的电费和冬季的取暖费用,避免出现夏季既开保温灯又运行降温系统的情况,冬季过度通风导致的能量损失;避免饲料浪费,料槽的大小、性状会影响到饲料的浪费情况;合理使用性价比高的兽药和疫苗,避免错误用药、过量用药或用药不足的情况出现。
(4)对消耗性物资需要做好采购计划,加强出库管理,避免物品存放过期,定期对消耗性物资进行同比、环比等对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05
总结
随着全国生猪存栏量恢复,高位猪价时代已结束,未来在行业低利润甚至亏损状态下将持续一段时间,考验的是农场老板养殖心态(不能投机和需长期提高生产效率来迎接猪周期)、先进养殖理念和“降本增效”的能力。农场想要成功度过养殖行情低迷期,需要真正理解降本增效的含义:降本不是控制一切投入,其目的就是增效。从目前现状出发,农场需要优选种猪群、淘汰亚健康母猪缩减适度规模、控制好疾病、抓住核心群和保育猪健康度关键环节来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实现竞争优势。
全国咨询电话:18037123209(微信)
全国咨询电话:18037123209(微信)
看猪价,解决猪病联系:1803712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