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自由背后代价沉重。
国人的“牛肉自由”,来的猝不及防。
越临近春节,菜肉价越高,几乎是我们已经习惯的“真理”,然而今年却有些反常,这种反常,又以牛肉最为明显。今年以来,牛肉价格持续下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月的牛肉价格还在70.89元/公斤,到6月已经跌至60.65元/公斤,此后半年牛肉的价格徘徊在60元-61元/公斤,时至12月,牛肉价格为60.19元/公斤,跌至近5年新低。
反映到餐桌上,变化立竿见影。9.9元起的鲜切牛肉、38元的牛肉地摊火锅、仅需48元的日式和牛套餐、88元无限畅吃的鲜切牛肉自助......各种刷新价格底线的牛肉相关餐饮品类在各大城市兴起,消费者大呼过瘾。
然而,在消费者得了实惠的同时,养牛人却亏惨了。据中国肉类协会测算,国内的肉牛养殖市场已如凛冬过境,大约70%养殖中低端肉牛的场户陷入亏损境地,有肉牛养殖户表示,“养一头牛亏五千,还不如去城里打工送外卖赚的多。”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市场急剧变化带来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恶性循环。很多养殖户都是贷款养牛,卖牛赚不到成本,贷款就没法还,即便勉强还上,也是负债累累,加上肉牛的生长周期又是所有家畜中最长的,一头牛从孕育到出栏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权衡之下,养殖户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
与之对应的,却是进口牛肉的突飞猛进。2023年,我国进口了274万吨牛肉,相当于我国牛肉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24年1月到10月,我国牛肉进口量达到234万吨,牛肉及附加产品已经达到了252万吨,且进口牛肉均价仅为每公斤4.77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35元,这种压倒性的价格优势,使得国内牛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持续承压下行。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消费者为牛肉降价狂喜之时,殊不知另一场危机已经到来。
牛肉消费水涨船高
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别看中国吃牛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老百姓能放开吃的,还真没有多少年。换句话说,“牛肉不自由”才是常态。
漫长的农耕文明下,古代的牛不仅属于役用动物,更是高级祭祀用品,代表君主特权,就算是位高权重的诸侯,也不能随便杀牛,普通人几乎没有吃到牛肉的机会。
1910年前后,受到德国、日本等国的殖民影响,山东青岛等地开始产生批量屠宰、出口牛只的产业。据《青岛商工案内》(1937)记载,1917-1936年间,从青岛港运往日本的肉牛有102.1万头。
到五六十代,这种牛还作为大宗出口产品换取过相当数量的外汇,现代意义的肉牛育种,也是这个时候正式开始。
然而没多久,因为发展畜力的要求,牛又变成了役用牲畜。直到1979年以后,屠宰政策放宽,牛肉购销自由,牛的肉用价值才逐渐释放出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0年代至2020年,中国牛肉产量从26.9万吨一路飙涨,到2021年年产量已经达到698万吨。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浓郁鲜美,营养价值高,也逐渐成了追求健康的中国人的新宠。
在经济学上有个“牛肉消费理论”,说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牛肉消费热潮就会到来。
从牛肉一路飞升的价格,也能看出人们对牛肉的渴望。牛肉从本世纪初的每公斤15元左右的价格,一路涨到2023年初的每公斤85元,长达20余年的大“牛”市。
中国由此跻身为世界第二牛肉消耗大国,每年要消耗掉900万吨牛肉,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单靠国内市场,已然满足不了国人的消费缺口。
这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肉牛养殖一直是散户为主,70年代牛肉产业恢复以后,牛肉市场需求量激增,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这一时期屠宰的主要是存量耕牛,当时只要有牛源,无论是大牛、小牛、公牛、母牛,都是直接屠宰卖肉,这给产业发展种下了隐患。
2000年以来,“牛源红利”逐渐消失,中国肉牛存栏量从90年代的1.3亿头一路下滑,到2010年代曾降到6600多万头的低点,国内产量赶不上牛肉消费增速,只能进口来填。
2017年,中国贸易谈判后允许“美国牛肉输华”,打破了过往对美国牛肉14年的封锁。此后,我国相继解除了对爱尔兰、荷兰、丹麦、英国、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禁令,进口牛肉数量迎来飞速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2023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从29.4万吨提高到273.7万吨,年均增速高达59.4%,2024年1-11月,中国牛肉进口量260万吨,同比增长4.3%。进口牛肉已经占据我国牛肉总供给的30%左右,对国内牛肉定价权的替代日益明显。
这也为如今的牛肉价格暴跌埋下了伏笔。
进口牛肉大行其道
国产牛肉价格暴跌
当进口牛肉大量涌入后,原本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逆转。
眼看牛肉价格不断走高,国内的养牛农户不断增加自己的育牛数量,加上鲜乳价格击穿盈亏平衡线,许多奶牛养殖者选择淘汰奶牛,转而变为补充肉牛,导致国产牛肉产量大幅超出预期。
以2022年的数据来看,我国肉牛存栏量已经突破一亿头,年增长率4.1%,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世界上第三大肉牛养殖国;2023年,我国牛肉产出753万吨,同比增长4.9%。
▲图/新京报
原本农户的思路是想高价卖出赚钱,但却低估了进口牛肉带来的冲击力。现阶段我国大概有740多万个养殖场户,其中年出栏1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数达到670多万个,处于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
如果按照规模养殖的标准来衡量,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仅仅是37.2%,这个比重在我国整个畜牧业里面是最低的,放到全球畜牧业中,更是毫无比较优势可言。
不但如此,我国肉牛产业和市场整体还不成熟,整个肉牛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等环节之间没有必然的利益联系,在市场价格下降,加工或者消费端追求利益的情况下,养殖端的压力会成倍增加,活牛的价格自然会大幅下降。
反观国外,情况则截然相反。目前我国进口牛肉主要源自南美三国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地广人稀,拥有广袤的天然牧场,水源丰沛草原茂盛,随便开辟一片雨林,其大自然的生产力都是顶尖的,可谓牛羊生长的天选之地,因而规模化效应突出。
以巴西为例,其是我国牛肉进口的第一大国家,占比高达44%。今年6月份,巴西出口到中国的到岸价格仅有32.82元/公斤,不到同期国内牛肉价格的一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有农户算过一笔账:2022年初,一头550-600斤的优质雄性架子牛,如果按照育肥到1300-1350斤出栏计算,总成本在21500-22500元/头,平均每斤成本在15.9-17.3元,光成本就已经比南美地区的活牛市场价格还高了。
再加上国内牛肉行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商业贷款利息比基本利率上浮高达50%,养殖业土地也多为流转土地,不能抵押,导致担保成本也高,仅担保费就要1-2个点,期限短、门槛高、手续繁杂,规模越大,反而压力越大。
因为价格悬殊,许多餐饮店都习惯采买进口牛肉,很多大型仓储超市为了不受定价限制,也会选择促销进口牛肉,更加剧了国内牛肉市场的困境。
多种因素叠加下,国产牛肉价格一泻千里。
场低迷前景堪忧
自由背后代价沉重
牛肉价格的“跌跌不休”,让养殖户们深陷亏损泥淖,苦不堪言。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止12月,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已降至60.03元/公斤,环比下跌1.3%,同比跌幅更是高达16.2%。这一价格相较于年初,已然跌去近两成,创五年来历史新低,且已连续12个月呈下跌态势,肉牛批发价在短短半年内就下跌24%,其低迷程度可见一斑。
另据中国肉类协会测算,11月份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1600元以上,连续8个月亏损超1000元,大约七成的中低端肉牛养殖场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中国畜牧业协会因此呼吁,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养殖端亏损的家居将会引发养殖户的规模性退出,已经有不少有繁殖力的母牛被送进屠宰场,一旦基础母牛产能大幅下滑,没有4-5年的时间难以恢复,如不尽快采取措施,肉牛养殖业或将面临根基动摇的困境。
对于进口牛肉,不为消费者所知的另一面是,进口冻牛肉的风险一直存在。比如,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允许在畜牧业中使用瘦肉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莱克多巴胺,这一化合物可以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而我国早在2002年就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等对人体有害的“瘦肉精”。
再细溯下去,因为中外养殖业和产品标准的迥异,引发过多次贸易摩擦。如2020年因违反检验检疫规定,我国暂停了澳大利亚4家牛肉出口商的资格;2021年,又因英国爆发疯牛病疫情,禁止了英国30月龄以下剔骨牛肉的进口;2023年,由于巴西帕拉州发现了非典型“疯牛病”病例,一个月才得以恢复。
事实上,如今国产牛肉的品质,并不亚于进口牛肉,甚至更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良种补贴到养殖保险,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到饲草料种植补贴,全方位助力肉牛养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相关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不仅显著提高了优良种牛的覆盖率,精准营养配方让肉牛生长更为高效。
不但如此,肉牛养殖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贵州省,肉牛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贵州省的关岭县为例,有超过5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肉牛产业发展。
历史已有前车之鉴。20年前,美国曾对中国发起过一场“大豆战”,在美国财政部的农业补贴支持下,美国大豆具有压倒性的价格优势,比中国大豆便宜一半多,美国大豆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赤手空拳的中国农民根本不是美国大农场主们的对手。
结果,美国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摧毁了中国的大豆企业和大豆种植业,导致97%的中国大豆企业倒闭,豆农遭受巨大损失,大豆种植业急剧萎缩,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生生变成了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好在,据商务部最新消息,商业部已对进口牛肉启动了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调查预计8个月内结束,旨在为国内牛肉产业赢得调整机会,希望国产牛肉能够挺过低谷。
如果“牛肉自由”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整个行业的崩塌,消费者现下喜闻乐见的短期“牛肉自由”,很可能带来的是远期的更加难以负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华商韬略《缺口超200万吨,中国牛肉不自由》
2.巨潮WAVE《“牛肉自由”背后暗战》
3.吴晓波频道《牛肉价格跌了,为什么还是实现不了牛肉自由?》
消费和消费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消费,主要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一种特征和关注,而消费主义是社会的一种属性。
消费,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一种行为,主体仍旧是人本身。但消费主义社会的消费者的主体性来自购物选择,也就是用你购买的东西,来表达你的身份。是一种符号性的表达:“我能买得起XX商品”则意味着通过这一商品品牌的符号意义,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处于较高社会地位的团体之中。同时,对高档位商品的购买,也是使自己摆脱一种低位团体的过程。它已经不是为了真正的使用了。
可以上升为“我买故我在”。
夏不绿,不著名作家,出版书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用写作丈量生活的尘埃。
去视频号、B站、小红书搜索「夏不绿读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凿开心中的冰海,在阅读这座避难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读者。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关注快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