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朱德在南昌起义战斗打响前,根据起义的作战计划,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牵制敌团长。
1927年7月31日,前敌委员会再次召集会议,又辩论了几个小时。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于是,会议决定8月1日凌晨二时举行起义。朱德的任务是设法拖住留驻南昌的第三军两个团的团长,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
当天下午,朱德在佳宾楼设宴款待那两个团长。酒席上,猜拳行令,觥筹交错,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随后,朱德又约他们到大士院32号打牌。
朱德离开佳宾楼后,先到西大街中华圣公会的第二十军指挥部,向贺龙通报情况,接着也来到大士院。
正当起义就要发动的时候,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据第三军第二十团中校团副蒋文光后来回忆:7月31日晚,他(指蒋文光)在街上看到叶挺、贺龙的部队情况有些不同,赶紧跑去找二十一团团长李世龙,要李立刻注意,或者将部队带出南昌。可是到了那里,碰见朱德正与李世龙闲谈。朱德一见他即知来意,不等有所表示,就拉着他说:“文光,我们到街上走走。”没有两个小时,街上到处响起了枪声。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对这段史实是这样描述的:
就在这时,一名副营长忽然心神不宁地推门进来慌慌张张地说,他刚接到命令,要他把自己辖区内的滇军解除武装。一听此言,朱德震动了一下。他试图缓解这陡然紧张的气氛,但敌军一位军官站起来要求客人们回到岗位上去。大家都站起身来,准备回去。朱德不能强留,以免招惹过多的猜疑。等待客人散尽,他马上赶到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于是下达即刻开始起义的命令。
中国作家刘白羽在《大海——记朱德同志》一书中对这段史实是这样描述的:
饮酒到夜间九点钟的时候,突然一个面色苍白的人走进来,悄悄告诉军官们一些话。他们立刻焦躁不安起来,彼此相顾说:“我们得立刻回军营去。”他们纷纷离席而去,其中的一个人,临走还十分机密地告诉朱德:“今晚上,恐怕有起义!”朱德赶紧出来,急急赶到起义指挥部。情况万分火急,原来是一个副营长叛变通敌了。周恩来同志当机立断,提前两个小时行动。
朱德在《朱德自述》一书中对这段史实是这样描述的:
我被分配的任务是宴请朱培德下面的一些军官,一直搞到夜晚九点,还拉在那里饮酒。可是因为发命令太早,一下走漏了消息。那是一个副营长去报告的。他们得到消息,因为封建关系,立刻惊怕起来,马上派人来叫这些军官立刻回营。他们起来要走,我也不好阻挡。他们走了,我也就回去。我赶到贺龙的司令部告诉他消息已经走漏了。于是不得不提前两点钟起义就开始了。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朱德传》《朱德年谱(新编本)》对这一史实都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真实的历史更能反映出当时一触即发、剑拔弩张的危急时刻,朱德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施妙计,牵制住敌军团长,这是南昌起义成功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