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续发展与ESG理念推动商业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社会价值正逐渐成为除商业价值外衡量企业价值的另一把尺子。
三年前腾讯进行了第四次公司战略升级,提出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以下简称SSV)作为公司发展的底座,开启了用户(C)、产业(B)、社会(S)“CBS 三位一体”创造社会价值的探索,并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作为三个维度的社会价值创新方法,通过共创的方式促进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两价融合”。
6月26日,《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3)》(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报告全文)滚烫出炉,这份关于腾讯如何创造社会价值的年度报告,其每年的报告主题都不相同,从前两份报告的“共创 公益”“新形态 新解法”,到今年的“用核心能力创造社会价值”这样直接的表达,可以感受到,在创造社会价值这一领域,腾讯的思路更清晰、也更自信了。
社会价值创新,非做不可?
在早年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创造社会价值其实并不在企业的责任范围之内。但随着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其在社会中能够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已经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
通常来说,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方越是广泛,获益人群越是庞大,企业嵌入或连接社会的程度就越深,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依赖就越强,就越需要有“社会共同体”的意识和“命运与共”的行动。
尽管就本质而言,企业首先是一个市场主体,商业是根本,而当企业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视为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不仅重视创造利润还注重不断提升正外部性时,其实质上就完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次范式转换。
应该看到,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来都是一片浩瀚蓝海,同时,其又为企业发挥专长、探索新业务场景提供了无限空间。通过商业思维、市场策略、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企业不仅能够创造社会价值,更能建立起一种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价值共创共享机制,这种机制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连接作用,就如同DNA双链中的碱基对,既稳固又充满生命力,推动着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增长。
腾讯是这一认知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也是“用共创的方法,去做难而正确的事”的躬身入局者。在“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之下,2023年腾讯明确了SSV的使命是“让善意生长更多可能”,生长之道在于系统化创新的能力,生长之法在于与社会各方共创。
无论是面向障碍群体运用天籁音频AI技术、语音AI及触觉反馈技术开发新产品的用户共创,还是探索数字化分级诊疗让各级医疗机构资源下沉到乡村的产业共创,亦或是“企鹅支教”为乡村教育连接起志愿者、落地校师生,以及教学课程、方法、组织、评价等各种教育要素的社会共创,都可以看到腾讯的“知行合一”。
三个阶段,顺势而为
回顾腾讯对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三年历程的实践探索,不难发现其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姑且称之为“发宏愿”阶段
核心特征是从心出发向外求索科技向善之道。
腾讯在2021年4月宣布“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之时,便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成立向善实验室群,探究社会议题解决方案,推动战略落地;同年8月,又宣布发力乡村振兴、为低收入人群增收等民生领域,设立“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启动长期资金资助。
在这个阶段,腾讯打开视野,望向广阔社会,去寻找那些迫切且重要的社会议题,以及腾讯能有所作为的社会领域,落脚点是科技向善的初心。
第二个阶段,可称之为“躬身自视”阶段
其核心特征是由内而外,从自身的业务中“翻工具”来解决所识别的关键社会问题。
例如,面对所识别出的乡村治理难题,腾讯运用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和用户连接力,开发 “村级服务平台”小程序,破解乡村干部工作过程中的痛点、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和推动下,截至2024年5月,“村级服务平台”已覆盖6.17万个村庄,服务了1200多万村民。
在这个阶段,腾讯视角向内,从业务本身和能力所长出发,去寻找破解社会难题的金钥匙,落脚点是用商业的效率和科技的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个阶段,可概括为“外生内化”阶段
其核心特征是由外向内,在社会问题中找到与腾讯能力所长相关的交集,探索将社会价值创新内化到腾讯的产品和业务中。
例如,腾讯游戏联动腾讯公益推出模拟经营手游《桃园深处有人家》,玩家可以在游戏内进行捐款助农,既打通了虚拟与现实世界,又连通了商业与公益。
又如,腾讯探索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腾讯模式”,依托自身的数字科技、用户连接、内容IP、产业生态等能力和资源,来促进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服务地方文旅发展。据披露,腾讯文旅业务版图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和地区,打造了300余个海内外文旅数字化项目。
再如,微信支付推出的“分分捐”全民公益产品,大大降低公益门槛,让支付场景与公益行动建立关联,既创新了公益方式又创新了用户使用场景。据披露,截至2024年5月,“分分捐”用户已累计捐赠超1亿次。
在这个阶段,腾讯更强调用业务视角去解决社会问题,用业务创新连接更宽广的社会,形成更多元的与社会互动、促进商业流动的触点,将破解社会问题视为自身发展的机遇,落脚点在促进企业能力和韧性的增长和社会价值的同步创造。
四种信心,行将不辍
回到腾讯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年度报告,我们也能看到通过阐述关于社会价值创新的思考、理念、路径、方案、行动,腾讯正展现出四个方面的信心,让创造社会价值的行动更加笃定。
一是源自理念的信心。
早在2018年初,腾讯主要创始人、前CTO张志东就提出了“科技向善”理念。同年5月,腾讯研究院启动了“Tech for Social Good”(科技向善)项目,关于什么是数字时代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的讨论,引起了科技界广泛关注,“科技向善”快速得到社会认同和响应,并逐渐成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共识。
2019年11月,腾讯正式将使命愿景升级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是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对“科技向善”的注解。而腾讯所追求的SSV就是“科技向善”理念的延伸和落地。也正是源于理念的信心,让腾讯敢于放手去做社会价值创新这件“难而正确的事”。
二是基于战略的信心。
自2021年正式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升级版战略,尤其是将SSV作为腾讯三大发展底座之一后,腾讯开启了对SSV系统化的思考、真金白银的投入、积极主动的行动,显示出腾讯对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信心和笃定。
正如在报告致辞中马化腾所说,腾讯“已初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形成了从试点、规模化到生态打造的一些经验与方法”,“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成为照亮我们产品与业务的一束光,也将由内而外地影响我们的伙伴、响应社会风尚,从而众行致远、共创发展”。
三是制度保障的信心。
腾讯将“向善”刻入组织机体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公益基金会。多年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利用腾讯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在“互联网公益”的探索之路上,开启了全新的公益资助模式,让“随手公益”“指尖公益”逐渐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021年,为进一步贯彻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在组织架构上提供稳固支撑,腾讯设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通过这个部门来整合内外部资源,在重大议题中寻找发力点,协同其他部门在认知和行动上进入创造社会价值这一全新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价值的创造。从点、线、面、网四个层面共筑“善”的同心圆,到有力的资金、人员和资源协调保障,让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有了制度保障的信心。
四是内生文化的信心。
腾讯志愿者协会是腾讯内部最大的虚拟组织,迄今已成立18年。2023年,腾讯志愿服务全面升级为“员工向善实践”,同名小程序内部上线并与企业微信打通,在公司总办的动员和示范下,员工参与向善实践的比例已达16%,推动向善文化融入员工工作和日常生活。在企业文化部、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党委与多个业务团队协作下,腾讯已经开发了向善实践的多种新场景和新模式,并融入产品与业务中。腾讯的向善文化正在成为腾讯员工的内驱力,这种内生文化催生的信心也正在成为腾讯的核心动能。
可以说,正是这种根植于理念、战略、制度和文化的信心,赋予了腾讯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之路上的动力与生机。
何以可持续?
在这本全新的报告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腾讯首次在报告中披露了其进行社会价值评估的思路和方法,提出“SQI”(S—规模、Q—质量、I—影响)评估体系,以期为具有跨领域独特性的社会价值创新打造一把“看得见的尺子”。
据笔者观察,SQI目前更像是一套腾讯管理自身SSV实践的工具:从SQI框架出发,针对每一个腾讯社会价值创新项目制定一套具体的指标体系,确保项目能按时完成和交付,实现各阶段的预期目标;然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按实践周期评估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和效果,形成对项目目标、过程、绩效的管理与评估。
有思路、有方法、有路径、有保障、有信心,还有评估和复盘,这样的社会价值创新便有了“可持续”的基因。
回到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企业该以什么姿态躬身入局?”腾讯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顺应了发展大势。对于更多企业而言,创造社会价值也将是成长中的必修课。而腾讯正以全面探索,创建关于SSV的维基百科,无论企业大小都有机会一窥究竟乃至参与其中,分布式地创造百花齐放的社会价值,而这也是社会价值创新事业可持续的要义之一。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推广、投稿、转载可在后台留言,或加官方微信(ID:sdg-china)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号|新浪微博
百度百家号|微信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