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采访时间:2019年2月15日
采访地点:林州市姚村镇三孝村
访谈节选
在工地管粮食
我是初中毕业,在工地上算有点文化,是我们公社的司务长。司务长的职责是管理工人从家里带的粮食、干菜,都得记清楚,哪个队里带的粮食不够,你得补多少,工地有多少人,营部应该补助多少粮食,都得登记好;还要去粮仓领粮食、下村里收口粮等。
司务长去营部领补助粮,一周领一次。营部给的条子上写得非常清楚,包括哪个工地,领多少粮食。领粮食这个活很复杂。首先去营部开一个条子,说清楚你工地有多少人,需要领取多少补助粮。人家不会写多少细粮、多少粗粮,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你。比方说你要领一百斤的粮食,条子上写的一百斤粮食,到粮仓以后,人家就会给你20斤白面,80斤玉米面,有时候还掺杂一点小米,有啥吃啥。领了条子以后再去县里的粮管所盖个章,盖完章以后就可以去粮仓领取自己工地的粮食了。领粮食也是个辛苦活。我们工地距离粮仓有8里多的路,我当时16岁,自己一个人推个车就去了。根本就拉不动车,毕竟年纪还小。当时全指望老岳,人家帮我一起装上车,再送我一段,我才能一个人把粮食给拉回来。拉粮食回去的路也不好走,到处都是鹅卵石,推车很困难。
除了领粮食外,我还得去村里各家各户收口粮,收一些干菜。干菜就是一些于白菜和干萝卜条。当时没有新鲜的菜,都是干菜。到冬天了才能吃点新鲜的萝卜、白菜,那就算好菜,夏天只能吃干菜。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得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当时的口号就是“抢阴天,战雨天,淅淅沥沥当好天”。六月份的天气经常下雨,我们也得照样下村收粮。
工地上司务长的事情非常烦琐。每天工地有多少人,伙房今天做饭要用多少粮食,其中多少细粮、多少粗粮、几天改善一次生活、改善生活吃点啥、粮食怎么分配、菜怎么吃等,每天都要向连长汇报。汇报完了以后,我就去伙房跟做饭的交代,早饭做多少,中午做多少,晚上做多少。不能做得太多了,每顿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因为工地上一共就这么点粮食,你不计划着点,说不定哪顿就吃不上饭了。现在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说的民工需要从家里带6两粮食到工地,其实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好地方的生产队可能带得多点。像我们三孝村属于好地方,我们大队就带了8两。有的地方粮食产量低,就带4两、5两,标准是不一样的。后来为了方便宣传就统一说成是6两粮食。我在工地当司务长的时间不算长,就一年时间,但是中间没有回过家。别人一两个月换一拨人,我是长期在工地,但也没有怨言。
会计是个细活
当时我还兼着工地的会计。会计管的事很杂,负责登记出勤量、工作量、工人补助等,还管营部领钱的事。
会计每天需要对工人的工作量进行登记。由连长带队,和会计一起看看工地上谁出工完成任务了,谁没有完成。当时我们工地的连长是符东期,我们俩就去查看抬石头的、出碴的、锻石头的、背沙的出工量。每人每天都有任务,工作量登记有时候靠发纸条,有时候划正字。工人的工作量是各个公社定的量,指挥部看了以后,派人过来检查。连长手里有两个本子,一个记着你的上工,是早上记的,一个记着你今天干了多少,是晚上下工的时候记的,非常详细。
工地上的工人补助是按照工作量补助的。比如说今天你出勤了,出勤以后补助半斤粮食,里面包括两毛钱的生活费。如果该上工的时候你没有上工,还要扣除你的半斤粮食。工作量从两个方面来考核,一个定量,一个出勤。这个办法是治懒人的。有人想偷懒,不要补助不干活,这肯定是不行的。给你的任务,你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
领钱是按照做工多少和出勤数量算的,一天就两三毛钱。领钱的时候是按照出工数领的,不是按人头领,但扣钱的时候就按照人头扣。领钱的流程和领粮食差不多,营部开条子,找营部会计领钱。但是这些钱也不一定能到工人手里,里面还存在工地上的一些支出。比如说,东姚的人给我们营部拉了点煤,我们就得给人家把拉煤的运费拿出来,还有补助粮的钱[1],乱七八糟的费用一扣,民工手里根本就没有钱。会计从集体的钱里扣除掉集体支出,剩下来的钱买油盐酱醋就剩不下了,民工也领不到钱。当时国家没有钱,县里面也没有钱,所有的收入、支出都是在生产队内部产生。有的工地实在没有钱,工地的收支不能持平了,就只能从你公社里面出。好一点的工地补助和支出持平,不好的基本上钱都不够。
在渠上受伤
我在渠上受伤是一次意外。1966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在后石村北面的山上干活。当时我和我们村的一个人在备料,从山上抬着石头往工地上送。我们抬着石头在毛渠的渠线上面走,上面垒的石头还没有垒稳,石头抬得也不是太稳,石头一下子就把我推到渠线下面去了。掉下去的时候我心里很清醒。我用手一摸,拉住一棵柿树的树枝,树枝没有承受住我,但是好歹缓冲了一下。掉下去以后我赶紧往前爬,我们抬的那块石头也紧跟着掉了下来。如果我掉下去不爬的话,石头就砸死我了,幸好我往前爬了几步。石头下来砸住了我的左腿。幸亏当时的渠线不高,三米多,石头没有要我的命。能保住命当时就觉得万幸了。工地上的人把我送到了焦家屯指挥部的红旗渠医院。抬到医院以后,人家就说我的骨头断了,把我转移到姚村医院去接骨头。接好骨头以后又把我送回焦家屯的医院。当时也没有石膏,就用竹子固定了一下,动也动不了。医生让我休息49天就可以下床了,但是我躺了50多天也没有见好,坐都坐不起来。
后来总指挥部要搬到桑园,我也跟着他们继续在渠上,但伤也不见好。后来去县医院拍了个片子,一看完了,骨头是长好了,但是两个骨头长成九十度的直角了。跟我一起来的两个医生就把我抬回医院。他们去给马有金汇报。马有金当时非常生气,因为我当时才20岁,人家年轻小伙子你把人家治成这样。随后把我送到上级医院去治疗,最后到了郑州。住进医院以后整条腿已经发炎了,已经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了。又在医院等了20多天,消炎以后才做手术。我是农历十月十六生日,正好那天的时候医院通知我做手术,不让我吃饭。我记得非常清楚。手术一共做了10个小时,等我清醒以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了。我在郑州住到年底,就从医院回来。回来的时候腿上打上石膏,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后来腿上的肉感染了。直到现在我的两条腿粗细、长短都不一样,只要到阴天下雨腿就疼。这辈子落下了这样的毛病。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因为在红旗渠上受的伤,我开始在卫生院领药。领了没几年,卫生院改革,就不再领药了。后来改成因为修建红旗渠致伤致残的人员领补助。虽然因为修渠我的腿残了,但是我自己也觉得还不错,毕竟和那些修渠丢了命的比起来,我还算捡了一条命。人得知足。
注释
[1]当时白面按一毛二一斤计算、玉米面按九分钱一斤计算。
红旗渠精神口述史专栏
初审:莫冬青 复审:王晨钟 终审:刘芳
学院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