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 田合阳:红旗渠上的砌石能手

政务   2024-12-16 18:56   河南  

人物简介


田合阳,1933年1月生,林州市开元街道北关村人,中共党员。1960年接受组织调配前往红旗渠修渠。修渠期间主要负责搬运石块、开山崩石、吹号、垒石等工作。

采访时间:2020年9月2日

采访地点:林州市开元街道北关村





访谈节选


一天到晚就是干活

我是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40多年了。修渠之前,我是在城关公社干的,1960年去修的渠,主要在渠上负责垒石头。我是出了名的垒石头垒得好、垒得高、垒得快。那时候我当队长。说到这做工啊,那都是有好也有赖的。那时候在队里做工一天就几毛钱,我在渠上干一天也就是几毛钱。我当队长的时候,在那几个队中还数我们六队工资最高了。当时我们修的主要是一干渠。

当时我们修渠的时候不容易啊,吃的都是粗粮,像小米、窝窝头就算是好的了,喝的是用干红薯叶煮的汤。在那时,小米是成品粮,红薯是原粮,四五斤红薯才换一斤小米。吃的小米干饭都是按量分的。那时的小孩放学回来饿了,就吃干红薯秧。在工地吃不上饭时,就把那红薯叶和稀汤一扒拉[1],就那样喝。在渠上司务长做饭,让谁吃多少就是多少,不让多吃,都是分好份的。那时候都吃不饱啊,也没有水。白天做活,晚上背沙子,背沙子还没有布袋,就用破旧的裤腿儿扎住口子装沙。住的地方也都是掏的洞,也住过民房。

后来慢慢吃的就好点了,有时候也能吃上馒头,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两个,就两个。馒头是玉米面做的,也有白面做的。一天都是三顿饭,这比以前好点,能吃饱。那时候在那边修渠,人也多,到处都是人,还数我年龄小呢。白天做活儿都是这么过的,吃饭也就这个样子吧。若停下来休息的话,那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说到睡觉啊,早上是天不亮,一吹号就起来了,赶紧起来吃饭了,然后开始一直忙活不停。晚上,就是天一黑,吃了饭就开始睡觉,早睡觉早点起来去干活。那时候吃的东西少,随便弄点什么将就一下就行了。会弄点红薯叶什么的。也没有啥娱乐活动,就是忙着垒砌渠墙,很少有空闲时间,可不能让别人看见了你没在做活儿。

带伤上阵不退缩

渠上的活儿分了好多段,有的段需要先用石头把土给它夯平,所以俺们就得一起抬那大石头夯土,也就是用绳子把石头拴好,上面有一根棍,一抬一扔这样夯土。这时,俺们就会喊着口号一起使劲儿。后来,我还当了炮手,就是去炸石头。一吹号就赶紧点,十几个炮一个人点。主要使用导火线点的,十几个得挨着点,点完就赶紧跑。在点炮时,我没有受过伤,点完我就赶紧跑了。但点炮时不小心也会有人受伤的。有一个人点着炮了,但炮不响,实际上里面还有火,再跑回去点它时,结果它响了,把人炸死了,这就是回头炮。回头炮不少炸人。

当时在修渠时我也受过伤,就是在桃园的时候砸过脚,把鞋都砸破了,当时砸的是我的左脚。虽然脚受伤了,但还在干活。只要咱的骨头不坏事,皮外伤都不算事。脚啥时候好了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直在干活。修渠时俺们都是轮流去的,一个人去修一个月,一年也得去好几次。要是任务多了,就都得去。当时在修渠时,没啥大的伤亡。你如果有了病,人家就给你治病,没啥事儿的话,就给人家干活。

修渠后的生活

修渠之前没有水浇地,修渠之后灌溉农田都很方便了。那时候工地人很多,人多力量大。没有人,修不出来红旗渠。你别看人多,任务量也大。那时候没有机器,全是人工。各个大队、各个公社,都分的一截一截的,再分到各个大队,各个大队再分到各个生产队。现在都用红旗渠的水来浇田。俺们现在用的那个水就是十二支渠的水,现在全部用来浇地。

修好红旗渠之后我就没有再去过。我自己去修过的渠,我知道它多高多宽,知道它啥样,就没再去过。今年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非拉着我去红旗渠那转转。我说不去,他们非让我去,就在十二支渠那边看了看。人家现在修的挺好的,成了景区后[2],现在也开始收钱了。

我去修渠之后,我家里面的老人、孩子那会儿不用照顾,都归大队管,那时候有人照顾。后来我们修完渠之后,林州市对我们有一些工资或者福利补助。那个时候修红旗渠,挺高兴的,因为知道以后有水吃了,就算休息一会儿,也是在想办法怎么赶进度。想着办法用帆布袋子,把它弄得像现在机械化的那个传送带一样,从山上让那个碴子从帆布上流下来,这样碴子自己就流到渠下面去了,想通过这个办法,来加快运碴的进度。通水的时候,我就在那里。当时通水的时候,水里面还有鱼,之后我还去捡过鱼。

修好渠了之后,留在那边护渠的人,后来人家就都在那儿上班了[3]。那地方之前谁都不太愿意去,后来就不一样了,都成了好地方了。修好了之后在那边看渠的人就一直都在那儿干着,一直干到退休。我是修成以后,直接就回来了。

注释

[1]扒拉:河南方言,就是和着吃的意思。
[2]红旗渠风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面积为五平方公里。红旗渠风景区是由红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组成,主要有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络丝潭瀑布。红旗渠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96年9月,被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16年10月,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指的是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前身是林县漳河库渠管理所。1965年,成立林县红旗渠管理所;1966年,更名为林县红旗渠管理处;1990年,根据水利部关于“30万亩以上灌区设管理局”的要求,更名为林县红旗渠灌区管理局;2002年机构改革,更名为红旗渠灌区管理处。



红旗渠精神口述史专栏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代表。
团队历时5年多,采访了120多位红旗渠修渠劳模、普通民工及红旗渠精神传承人,整理出近120万字的访谈内容,形成117篇人物口述录。
红旗渠精神口述史,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场景,弘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劳模风采。
今年是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55周年,为弘扬传承红旗渠精神,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旗渠精神口述史”专栏,从《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一书中节选精彩内容予以刊出,致敬红旗渠建设者!



本期编辑:胡晓敏

初审:莫冬青   复审:王晨钟   终审:刘  芳




学院宣传片

学院联系方式



长按关注,给您更多精彩

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
红旗渠干部学院位于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河南省林州市,系安阳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是一所集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宗旨践行为一体的干部培训院校。学院占地47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学习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