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地确认,是为了反复

乐活   情感   2023-10-11 18:00   重庆  





这几天正在读一本书叫《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作者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正巧里面有一个案例和我的这种心态很像——明明已经非常幸福,却还总是幻想这个“泡泡”破灭的时刻。案例里的女主人公比我只是“偶尔窜出来的想法”还要严重,她的潜意识直接影响到了她对家庭、工作的选择

案例里的女主人异地恋了很久并且非常适应,因为她觉得“反正对方总有一天要离开”。当两人好不容易结束异地,她却开始感到不安,纠结要不要回到原来的城市工作,要不要重新开始异地分居的生活。她以为是工作岗位、职业发展的在影响她的选择,心理咨询师却通过她小时候的经历明白了其实是对待亲密关系的习惯在支配她。

“...后来,我们聊到了她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原来,她从小和父母聚少离多,父母忙着做生意,经常不在家。她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有一次她坐在家门口,孤孤单单地等着在县城里做生意的父母回家。那时,家门口墙角边的两朵牵牛花开了。她就一直看着那两朵牵牛花,直到天一点点黑下来,花都看不见了,父母还没有回来。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她宁愿选择两地分居的生活。因为这种方式她最熟悉,能让她有控制感、安全感。这是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构建现在的生活。”

“明明生活已经有了改变,我们却坚持它还是原来那样,由于我们熟悉原来的应对方式,就牢牢地抓着它不放。慢慢地,我们所害怕的事,就真的发生了。这是很多悲剧的来源。”

“明明生活已经不需要她这么焦虑了,她却还在为分离做准备。而且,她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给爱人分配角色——会抛弃“我”的人。如果她的爱人也用类似的应对方式会怎样呢?他很容易把她的纠结解读成要离开的信号,他也会为分离做准备,避免自己收到伤害。这样,分离的焦虑就会变成现实,两个人会越行越远。”

人很难离开舒适区,可是实际上舒适区不一定是最令你舒适的,却一定是你最熟悉的环境——你熟悉分离,你就总是向分离靠近;你习惯了争吵后又和好,你就不自觉地用争吵来验证感情;你熟悉了失望,你就无意识地学会了降低期望;你熟悉被打击,你就偷偷地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书里说,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新经验转化成新的习惯。

所以,长大后恋爱中每一个全新的幸福的体验、每一个和爸爸妈妈快乐相处的瞬间,都在不断强化着我们新的习惯,推动着有这样困扰的我们,一步步走出“舒适区”,习得新经验——面对幸福的经验、掌控快乐的经验。


星标⭐+关注👆 吃糖不迷路😗

视频版👆


关于作者:
瑞瑞——爱画画的其实是大考研北大理工科女孩!
抖音/小红书:超喜欢瑞瑞;B站/微博:根号下的小瑞瑞
粉丝群QQ:165548973 (入群答案:瑞瑞)
早恋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无论如何谢谢你给我点赞!

Ps.欢迎大家阅读次条的广告(广告内容随机,不代表本人观点),助力我的婚前个人财产(bushi)

点击下方链接免费下载我的手绘表情包

https://w.url.cn/s/A0ciBQe#wechat_redirect

画画的嘧啶
用漫画经营回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