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丁增,是玉树市杂多县二年级的一名小学生,这个假期,我成为了他的家教老师,负责给他辅导语文和数学。
不得不说他的侦察能力一绝,短短几天他就摸透了我的脾气,知道我崩溃的临界值在哪,清楚什么是万万不可触碰的逆鳞。也不得不说他的伪装能力也不赖,初次不识庐山真面目,第二次就开始调皮捣蛋。因此,我每天都要和他“战斗”,为防止我体力不支,我包里常备两块小饼干。
每天的课堂,都是我们斗智斗勇的PK场,但几乎每次都以我的崩溃告终。你不知道他会在什么突然给你来一招杂技,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用他曼妙的歌喉给你来一段康巴小曲,总之做题以外的事情都是他的兴趣所在。
第一次崩溃,在我教了8遍“绿”,他依然把下面那里写成了“水”;
第二次崩溃,在我念完“一个苹果三块钱”的题目,随即问他苹果多少钱,他答我不知道;
第三次崩溃,在他一个劲的模仿我说话,还用藏文念绕口令,我无奈下用英文开始和他battle;
该怎么形容我的情绪呢。
我仿佛看到我脑海里有一个非洲大草原,我化作一头发毛的母牛乱撞,像一只受伤的狮子咆哮,如一头饥饿的老虎向它扑去,仅仅是因为他又忘记了我刚在一秒前说的一个知识点。我一边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一边又温柔的说“没事我们再来”,直到他拿起了手中的杯子,开始用水给我吐泡泡。
我爆炸了。
我的心脏,如火山,灼热的岩浆喷涌而出,如海啸,彻底冲毁了我的心理防线。我把书重重一摔,插着手给他讲起了道理,苦口婆心说了十几分钟,最后他回我老师你吃橘子吧。
一拳打在棉花上,我放弃抵抗。
毕竟,我所学的知识,是让我把灌输深刻的、内在的的心智状况,一种能够给灵魂指出明确方向当做首要目标。谁曾想,现实过于骨感,我连相互信任这一步都没走好,毋论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操了。
丁增肯定不明白这个小老师为什么每天张牙舞爪,情绪起伏像过山车,我也搞不懂为什么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即便时光倒流我回到8岁,我依旧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不管他抑或是我,都无法指摘对方的行为。
也许,唯一的解释是,我的理智尚处稚嫩,没有能够把握那四时皆准的概念体系,以至于把一切想得过于简单,以充满艰辛,未臻完美的方式,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
贰
昨晚老刘让我看北师大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我第一次了解到“阅读障碍”这个词。仔细想来,丁增的有些行为也有迹可循。例如他阅读会删减或增加字符,记得快忘得更快,专注从不超过十秒,小动作数不胜数,我相信他痛苦的表情不是装的,他好像真的有一点不普通。
他的父母不怎么懂中文,每年只有假期才会从藏区来到西宁,他们可能从未听说过“阅读障碍”这个词,也只会把孩子成绩无法提高归因于是他不努力、不认真。很惭愧,就在几十个小时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甚至笃定的认为有些小孩是没法教育的。
每天回家的路上,我都在想我该怎么做,是奖励与惩罚齐头并进打好组合拳,还是任由其发展,我看过那么多关于教育的论文,可真正实践起来,一个8岁小男孩的举动,我却怎么也看不透,也不愿细细深究。
其实他是个很踏实的小男孩,每天都会按时完成作业,也会坚持早起读书,没学过画画的他画动物栩栩如生。他会在我生气时在本子上写下“老师你辛苦了”,会把喜欢吃的桂圆全部塞在我的兜里。
我,好害怕他成为那5%,不被理解并被误会的5%。
纪录片里有一位老师写给主人公的信十分戳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奢求别人的理解,我们应该做好不被人理解的准备,就连我们自己,练就理解别人的品质,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周围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而且是可以改变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一点点去感受身边的美好。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丁增妈妈也会有火冒三丈的时候,甚至会动粗,她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却有着属于自己的智慧,一直陪在自己儿子身边。每天敲门前我都听得到屋内的读书声,就这样,她用着最原始的方式,温柔且坚定的和孩子站在同侧。好遗憾,我不像片中的老师那般善解人意,但她却矗立在丁增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地爱着他,就好像错的是这个世界,而不是她的眼睛。
(丁增的画)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许成长也不是循序渐进的,他只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那样叫醒了一个人。说真的,我着实理解了“教学相长”这个词,它比书中的解释更通透,更会让人泛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不知道小丁增会不会明白,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写在卷子上的满分,而是一直在他身边的陪伴和理解。
今天是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万物又要开始它新一轮的生长。
小丁增啊,你也快快长大吧,等长大,把亏欠的温柔加倍奉还。
文/whale
编辑/whale
图源/《我不是笨小孩》
纪录片真的绝顶好看,北师大牛,我已经说倦了!
晚安,立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