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只调查一个村庄,
如何代表中国?
实验研究:人的行为真的
可以被控制吗?
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控制到比较。所谓的控制,是把所有其他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到,或者假设其他所有因素都一样,只比较其中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而精确找到真正的原因。对于追求因果解释的社会科学来说,实验方法无疑是金标准。然而,人终究是具有主体性的社会动物,很难被完全控制,甚至有时候是不道德的。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家庭孩子数量的多少是否对家庭经济收入有影响,我们没办法强令参与实验的家庭生几个孩子。即便是在工厂和学校这种相对比较适宜进行实验方法的场所,实验法也会因为人的主体性问题而带来对结果的影响。霍桑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初的研究者想要研究到底什么因素在影响工人的产量,他们依次假设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但都没有验证,最后发现是因为工人觉得自己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而更加努力工作。
抽样调查:你以为的他以为的
就是他以为的吗?
抽样调查的基本思路是从样本推论到总体,一般适用于对大规模群体的研究,例如研究全体中国人的受教育水平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我们没办法调查14亿人,但是可以根据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微缩的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论总体中国人。以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为代表的调查数据库,抽取1万多个样本,就可以做出针对全体中国人的某种特征的推论。这是抽样调查的优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拒访率的提升以及社会信任度的降低,通过问卷收集的被访者信息极有可能失真,也就是存在偏误。此外,我们询问的很多问题都是被访者在当时的所思所想,第二天他可能就不这么想了。例如,调查员第一天去调查的时候,正好一个贫困户刚刚获得了政府的资助,当他选择对政府的满意度时,就会倾向于选择高满意度。但是,假设过了一个月,该贫困户因为其他事情导致了对政府的不满,如果问卷是这个时候入户来进行,那么他就可能倾向于选择低满意度。所以,抽样调查始终面临着误差的影响。
大数据:真的一个大字
就万事大吉了吗?
将传统数据与大数据方法相结合,
是实证研究的新方向
10小时系统课程,5大专题详解,边燕杰老师手把手带你做研究
课程原价399元,现仅需249元
赶紧抢占优惠名额吧,一经订阅,长期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