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的第五个年头。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明确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各位同学,大家先来看这样一张动图,图上展示了国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到简化字的演化,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什么字体,国字都写实着有一定地域边界的土地,国中有人、有军队,那我们爱的是这里的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从不同的向度上来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从不同的向度上来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
空间向度
我们可以从余秋雨的一场苦旅中找寻答案。他一路走去,行行止止,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西行莫高窟、风雨天一阁,中华文明的真实步履,就贮存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壮丽山河值得我们爱。
当然,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仅指自然风光,更是领土、主权、民族发展的基本载体。怎么来理解,因为“空间并不是某种与意识形态和政治保持着遥远距离的科学对象,相反,它永远是政治性的和策略性的”,这就解释了这片河山更是一种具有政治性的叙事空间。所以爱国,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情感向度
这种爱是如何生发的呢,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域化。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这是指一切存在物都有某种内在的力量,能够产生并扩展连接,形成具有显著特征的总体,这就是域化。域化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爱国情感的生成——爱国就是个人情感对祖国产生的情感域化。
举个例子,《潜伏》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主人公余则成是中统天津站的一名地下工作者,经由潜伏任务,个体的情感与对祖国的感情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了“我爱我的祖国”这样一种情感域化。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晚秋发现了余则成的地下党身份,怎么处理晚秋,戏剧冲突产生了,这是一段罗掌柜与余则成围绕着余的“爱”,就晚秋的生死去留产生的激辩。
看完这个影视片段,我们想一下,余则成的这个爱,是男女之情么、是怜爱之意么,显然都不是,这种爱,是对于革命兄弟姐妹的爱,对于自己骨肉同胞的爱。通过策反、感化,余则成的爱与晚秋建立了连接,也促使晚秋建立起了对于祖国的情感域化和对余则成作为革命伙伴的情感域化。他们都将个体生命投入到了伟大的祖国解放事业和对他人的博爱中,产生了对民族共同利益的认同。
文化向度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人们是怎样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和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建立起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本尼迪克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民族国家“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这种“想象”是形成群体认同的建构过程。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其实是一种“社会事实”。
这个认同的建构过程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习得文字、阅读经典、口口相传故事,分享着一脉相承的历史,以书籍、戏曲、歌舞为媒介,不断形塑着关于民族国家的社会想象。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这些历史、语言、文字、故事就是祖国的灿烂文化,我们建构想象的过程,就是对于文化的认同、尊重、传承和发扬;而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也不断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想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出爱国主义内涵的三重向度了,第一重是空间向度,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爱,这是一种兼具地理意义和政治意义的空间叙事;第二重是情感向度,对于骨肉同胞的爱,这是个人对祖国和祖国人民生发的情感域化;第三重是文化向度,对于祖国灿烂文化的爱,这是一种建构起来的国家想象和文化认同。
当我们从三重向度上明晰了爱国主义内涵之后,我们就需进一步思考爱国主义的行动逻辑。因为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今天的你们是长安大学的学生,面对强国复兴的时代任务,你们应如何立足自身专业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呢?
希望大家在求学过程中能探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讲人简介
刘亦澜,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历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23级、2020级辅导员,机关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学院本科生党建工作,指导青年发展中心。所带班级获得长大之星(团队)班级1个、班级引领之星1个、标兵班集体1个、文明班集体2个,其中标兵班集体2020210005班英语四级通过率为100%、保研率超过68%。所带班级1人获长大之星(个人)、双创之星,1人获奉献之星。获2024 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长安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
信息来源:刘亦澜
编辑:刘珂宁
初审:朱雪瑞
复审:刘 飞、石涌泉
终审:张芳宁
热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