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越高的人,越敬畏因果(深度好文)

文摘   2025-01-02 06:01   浙江  

庄子在《养生主》篇中,曾记述过一种长在沼泽地里的野鸡。

它们走十步才会啄一次食,走百步才会喝一口水。

后人读之,便将野鸡的行为总结引申成一句话:“一啄一饮,莫非前定。”

意思是说,就连喝水吃饭这样的平常小事,也都是有前因所在。

人生也莫不如此,做任何事都逃不开因果定律。

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就会发现,自己眼下的人生,不过是过往一个个选择的总和。

人这辈子,经历得越多,懂得的越多,就越是敬畏因果。


1

你当下拥有的,都是曾经选择的

作家李笑来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前的现状是过往的积累。”

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你的生活。

如果你现在处境艰难,或许不是天道无常,而是你曾经的懒惰所描绘;

如果你遇到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许并非平白无故,而是量变积累成质变的结果。

冥冥之中,所有看似临时的意外,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日子的好坏与否,全看自己的积累经营。

从小学到中学,余华的学习成绩始终平平,高考两度落榜,从没上过大学。

成绩虽然不佳,但他却十分喜欢读书。

镇上海盐县图书馆里的书,他几乎读了个遍,书本有残缺少了结尾的,他晚上睡觉时还会自己在脑海中编补上。

或许就是在这时,余华与文学的缘分已经结下。

高考失意后,父亲安排余华去牙科诊所工作。

每天看着别人张开的嘴巴,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余华实在不愿这辈子就那么过去。

他开始尝试写小说,来改变自己现今的生活。

没有写小说的基础,他就对照着杂志学习引号、逗号的使用;认识的字不多,他就用设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别的同事下班后打牌玩乐,他就缩在屋子里琢磨字眼。

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写稿,一直寄稿,也一直被退回。

朋友劝他放弃,但余华却不肯妥协。

稿子被退回来,他就反思其中原因,接着去投更低一级的报社。

无论经历了多少失败,余华始终都没有停下写稿的笔。

直到有一天,《活着》一炮而红,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受众多读者追捧喜爱,余华暗无天日的努力才终于见了光。

稻盛和夫说:“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弛不倦,坚持不懈。”

世间万事万物,总是环环相扣,没有前因,哪来后果。

你当下拥有的,都是你曾经选择的;你现在积累的,都是未来所需要的。

你怠慢的日子,总会有一天反过来辜负你;你认真走过的路,终有一时会让你抵达想去的远方。

人这辈子,最清醒的活法莫过于:在因上尽力,在果上随缘。

如果觉得生活很难,那就只管努力,剩下的,上天自有安排。


2

人生的好坏不在运气,而在因果

沈从文曾说:“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

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好运归结于天意、巧合。

其实花开花败是因四季更迭,人生起落皆有踪迹可依。

生命中那些看似偶然的惊喜,都是自己一手造就的结果。

人生的好坏,不在偶然的运气,只在必然的因果。

明末大儒顾炎武出身名门望族,家境殷实,祖辈都是有名的人物。

命运给了他一个极好的开局,却又给了他一副羸弱的身体。

3岁那年的一场天花,险些夺去了他的性命,即便侥幸痊愈,可还是留下了诸多后遗症。

因为天花,他的左眼自此蒙下一层白膜,视力变得模糊,脸上的麻疹也无法抹去。

学堂的同龄人嘲笑他满脸麻疹,他自己读书也不能像常人一般容易,顾炎武的童年,过得并不如意。

可他却从未自怨自艾。

眼疾让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旁人的孤立使他更专心学问。

他小小年纪,便每日温书两百页,当天的功课不做完,绝不休息。

外出时,他也会将书挂在毛驴身上,边走边读,边读边查。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顾炎武终成一代大儒,名扬后世。

运气是天赐,本就可遇不可求;因果是必然,一份耕耘一份得。

顾炎武的好出身是天赐的运气,可好学问却是自求的因果。

钱钟书说:“没有无缘无故的能力,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运气。”

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没有人生来就是运气爆棚,人生的路本就是一段泥泞一段花开。

当你经历过风雨兼程,成功就会与你不期而遇;当你一路走来广施善意,人心就会向你主动靠拢。

真正能改变人生轨迹的人,从不信运气,只遵循因果。


3

认知越高的人,越敬畏因果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嘉善有个叫袁黄的人,父亲早逝,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

17岁那年,袁黄偶然遇到一位姓孔的算命先生。

孔先生掐指一算,告诉他应当走科举之路,可做官光耀门楣,甚至连他在何时考试、应试第几都清楚告知。

果不其然,袁黄第二年就登科及第,名分也与孔先生说的不差丝毫。

功成归来后,袁黄再次找到孔先生,这一次,孔先生却告诉他,他将在53岁寿终正寝,且终身无子嗣。

听到这个消息的袁黄,心如死灰,自此后便认为凡事天注定,任凭自己的命运浮沉。

34岁时,消极懈怠的袁黄前往栖霞山参禅悟道,他向云谷禅师诉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云谷禅师听完后,只对他说:

“顺应自然的因果规律无可厚非,可若是通过修行让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变得合乎义理,那我们就能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

这一席话使袁黄大悟,他开始反省自己这30多年的人生:

仕途不顺,是因为自己恃才傲物,很少行善;子嗣缘浅,是因为自己经常动怒,喝酒熬夜。

此后,他改名袁了凡,开始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积德行善,苦读诗书。

在之后的人生中,他不仅考中了进士,还拥有了11个儿子,成功活到了73岁。

他在《了凡四训》中写:“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真正的看透因果,不是认命等待上天的裁定,而是相信因果报应全是自己的选择。

你在前路种下何因,就会在未来得到何果。

行善的人结善缘,路会越走越宽;努力的人运气好,付出就会有收获。

一个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一边敬畏因果,一边改变自己。

古语有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所谓命运,不过是串联起来的前因后果。

生命中看似随机的选择,不经意的决定,放在人生的大道上,都是一个转弯,带着自己前往不同的方向。

人这辈子,认识因果是难得,看透因果是能力,敬畏因果才能成事。

点亮“在看”,余生,愿我们都能持戒而行,自省自励,成为自己命运真正的掌舵者。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精典传统文化
【精典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