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 一往无前——惠农区2024年亮点工作回顾

文摘   2025-01-06 17:16   宁夏  



伴随着辞旧的钟声,新年的阳光照耀着惠农区昂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伟大梦想。

山水惠农, 秀美家园。通讯员 石亮 摄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惠农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变指标牵引为使命牵引,咬定目标不放松,既稳扎稳打,又勇于突破,以毫不懈怠的冲劲、争创一流的干劲奋勇前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攀高峰。

包银高铁惠银段通车。通讯员 王宾 摄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0%;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新气象是干出来的,新局面是拼出来的。

老旧小区改造让旧居换新颜。 通讯员 王宾 摄

惠农区盯准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发展新赛道,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人才、资金、平台、项目转化等环节入手,全链条深化改革,让有人有钱有平台搞科研、出成果有了更大支撑。一年来,组织实施光刻胶颜料红产品开发等重点研发项目23个,清研5G用膜级液晶高分子等核心工艺技术突破国外市场技术垄断。持续深化东西部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全区52家企业与59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实践”合作关系。引导企业不断完善科研基础条件,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技术创新中心36个。组织实施重点成果转化项目12个,登记自治区科技成果43项,胜蓝化工多晶硅渣浆及高沸物综合利用技术合同交易额连续3年突破亿元。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9名、创新团队1个,支高招、献良策,前瞻性谋划科技发展方向。全面落实科技惠企政策,争取各类科技型奖补资金5300万元,为38家科技型企业提供“宁科贷”1.5亿元,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8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11件,位于自治区前列。

宁夏建龙特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工厂企业名单。通讯员 石亮 摄

惠农区以项目为支撑,看准了就抓紧干,转型发展积厚成势。聚焦产业迭代更新,大抓项目建设,晶体新能源光伏材料等10个建链强链项目投产达效,建龙130万吨焦化超低排放改造等13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恒鼎负极材料前端一体化等28个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达到80%,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居沿黄市辖区前列,对GDP贡献率达到6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民营经济占比达到90%以上,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建筑业向好发展,全年实现产值5.7亿元,增长率突破40%,在稳投资和惠民生中彰显担当。

一家家“专精特新”企业落地生根,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区“活力绽放”。截至目前,惠农区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瞪羚企业等企业66家,科通新材料公司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家,同比增长28%。

经济建设靠的是一点一滴的辛勤努力,诗意画卷靠的是一笔一画的精心绘制。山水相依,生态美则文旅兴。

过去一年,惠农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黄河流域生态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销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3个,完成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1342户,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各类扬尘得到有效治理,PM10和PM2.5全年平均值首次同时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常态化规范化推进黄河“清四乱”,第四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项目建成投用,黄河惠农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全力以赴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等项目,完成营造林1万亩,修复湿地2.3万亩。

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族群众齐欢乐。通讯员 李凡 摄

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惠农银河湾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和34%。

一项项规划、一个个举措、一笔笔专项经费,为惠农区文化体育事业夯土筑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3个、骑行步道56公里,红果子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开展第七届银河湾燎疳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97场次,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九省(区)定向越野挑战赛等全民赛事8场次,东永固村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文体事业发展步伐铿锵有力,乡村振兴动能澎湃。惠农区干部群众砥砺前行、躬身实干,在塞北之地全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眼下,燕子墩乡海燕村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又一茬订单辣椒到了采摘时节。48小时后,这批口感极佳的辣椒将出现在广东、重庆等地的超市货架上。

燕子墩乡路家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的石磨面粉畅销惠农区内外。通讯员 李凡 摄

一业兴,百业旺。惠农区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乡村特色产业为牵引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李岗西甜瓜、贺馫奔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品牌显现,牧伦河生鲜乳精深加工、财硕科技及通丰村糯玉米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地区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2024年年初,惠农区委发出动员令,号召惠农区上下“要聚焦聚力抓好招商引资,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引资,必须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实打实地解决问题、做好服务,让企业、人才安得下、能扎根、发展好。

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一年来,惠农区共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6.8%,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58户,增长10.4%。

全力推动各项惠企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把政策红利变成现实生产力,全年为企业减税退税4.2亿元。

打造自治区首个县区级“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站,提供人才政策咨询、职称评审、住房保障、项目申报、休闲健身等25项优质服务,实现人才服务全覆盖,切实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

这里,重点说一下“高效办成一件事”。简单说,就是“一次告知、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流程、简化材料、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惠农区率先开发应用特色“一件事”专区,在“我的宁夏”App开通“惠农查询”功能,各类审批事项办理环节压减374个,办理时限压减69%,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办事不求人、合规自然行”逐渐成为惠农区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连续3年考核位居9个市辖区第一,获批自治区首个智能审批智能帮办试点。

惠农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群众要求和需求,坚持把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强大动力,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小区改造包含地下供排水、供暖、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换及地上休闲、健身、照明、安防等附属设施,彻底改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休闲娱乐条件,实现从‘面子’到‘里子’整体换装。”园艺镇桥东社区警苑小区居民贺东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百姓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以警苑小区为代表,惠农区改造老旧小区63个;更新“四类管线”80公里,完成5条城市街路雨污分流改造;打通背街小巷10条,新建免费停车场4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燕子墩乡重点小城镇建设、庙台乡乡村振兴示范点、马家湾“和美村庄”试点村等项目加快推进;实施46个“一事一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成“四好农村路”190公里,打造美丽村庄4个,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基本实现无害化和集中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

2024年,惠农区瞄准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全区超过八成的财政支出投向了民生领域。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38人,城镇新增就业4061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创建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2所,惠农小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简泉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聚力打造更高水平健康惠农,建成惠农区人民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打造长城社区卫生室等4个“中医阁”,医疗卫生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53%。

无人机展演点亮惠农夜空。通讯员 王宾 摄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下大力气解决了惠农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消防改造、北农场居民危房改造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永盛花园“烂尾楼”等信访问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困扰20个小区近5000户群众数十年的“办证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不动产信访积案办理入选全国首批优秀典型案例。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全市首家“塞上枫桥”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淄山工业园区“警企联勤、警企联动、警企联控、警企联防”经验在全区推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崭新的一年如期而至。拥抱2025年,惠农区干部群众无惧风雨,携手共进,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乘势而上,一往无前!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白欣蕊

责编:陈籽林
审核:任勇


惠农区团委
志愿服务信息,团组织建设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