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文坛领袖 文质传家

百科   2024-10-14 23:24   湖南  




Wen zhengming

文徵明

文坛领袖

文质传家





01

葳蕤(ruí)“文藤”演绎江南典范



  人间岁月几时好,最美芳菲四月天。苏州博物馆忠王府一角,一棵近500年紫藤在每年春季一树繁花,灿若云霞,一时引来成千上万中外游客慕名打卡,树下赏花、拍照、留影,享受春日里的美好江南景色。

  1532年,63岁的文徵明又一次应邀造访拙政园时,亲手植下这株紫藤。这棵紫藤和那些诗文书画一起,在近500年的时光荏苒中,熏陶着这座姑苏古城,成为古韵今风、文脉传承的一个情感归属和纽带。央视《国家宝藏》栏目曾经这样盛赞道:这棵紫藤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代表了苏州园林,解释了江南何以称为江南,创造出了关于江南、关于东方美的典范图景。




  文徵明(1470年—1559年)集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被赞誉为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与沈周开创“吴门画派”,画坛上和唐寅、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文学上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明正德元年间(1506年),监察御史王献臣辞官还乡后,打算为自己及子孙建造一处院宅,隐逸山水,疏朗淡泊。他的志向和思想与好友文徽明一拍而合,一座园林的规划设计,就交到了文徵明手中。

  文徵明擅长清逸深秀、文雅典丽的隐居山水画。在他的这面大旗引领下,从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独树一帜,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地位。空灵、雅致,崇尚自然,文徵明把吴门画派的审美意趣,融入到园冶风格之中。“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面对老友廉价买下的这块地,他借江南之水为轴,复以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为蓝本,凿池引水,修葺残垣断壁;增筑茅屋,搭建竹扉花架,串联起园中的零星三十一处景点。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文氏《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一图一景,一景一画,既有田园之乐,又有山水之趣;各处胜景,四时即景,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映衬。一座“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江南园林,似从吴门烟水中泼墨而出,由此不朽,成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02

人生挚友岂料殊途难归



  明成化六年十月初六日(1470年11月28日),苏州府长洲县文家诞下一个男婴,家里人根据生日对应的星宿,给他起名文壁,这就是文徵明。文家是文天祥的同宗后裔,他的祖父文洪,名字从“水”;他的父亲文林,名字从“木”,学者称为“交木先生”,前两代都是按照阴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来命名的,因此,文徵明初名壁,是“土”字底的“壁”字,而不是“玉”字底的“璧”。

  对于出生于冬天的文徵明来说,生命中的一切似乎都是缓慢生长的。文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庭环境很不错,但文徵明从小就发育迟缓,至少在智力和表达方面属于特例。史书中说他“生而外椎”、“幼不慧”、七岁方能站立,八九岁仍言语不清。虽然他的父亲文林坚信自己的儿子没问题,但周围的亲友们都认为这孩子有点儿天然呆。同龄孩子已入私塾三四年了,11岁的文徵明才刚刚开始清晰地说话。

  1485年,文徵明与唐寅第一次见面,并成为挚友。就在这一年,16 岁的唐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名噪一时。三年后,慢热的文徵明终于以三等成绩考中了秀才,还被老师批评字迹不佳。文徵明从此激励自己,每日晨起临写《千字文》,以写十本为起点,然后读书作画会友,数十年如一日,很是努力。文徵明性格不急不躁,用情专一,每日临帖、读书、作画、会友、远行...。期间,娶昆山吴愈第三女为妻,二人相濡以沫、恩爱一生。某次,唐寅邀众文士画友在苏州石湖荡舟,喝到酒酣时,故意让事先藏在船舱中的妓女出来为文徵明敬酒。文徵明被好友的恶作剧吓得不轻,以跳湖相威胁,唐寅无法只得作罢另雇一条小船放归。

  1498年,文徵明和唐伯虎一起到应天(南京)参加乡试。其实两年前,文徵明已经来考过一次了。结果,放榜的时候,第一次赴乡试的唐伯虎竟然高中解元,而文徵明依旧名落孙山。远在温州做官的父亲文林写信安慰儿子,顺便黑了一把唐伯虎:“子畏之才宜发泄,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此番评点,一语成谶。

  1504 年,一场莫名其妙的科场舞弊案,断送了天才唐伯虎的一生,他从此纵情于酒色中。文徵明曾给失去人生目标的唐寅,写下一封“劝诫书”,只可惜,唐伯虎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与文徵明“绝交”。虽然不久之后又和好如初,文徵明后来在他穷困潦倒时还给予资助。

  到了1514 年,文徵明又经历了四、五、六试,均不中。这一年,宁王朱宸濠到苏州招揽人才,欲图大事,文徵明察觉到一丝异样,婉拒之。唐伯虎却欣然赴约。可见他想在仕途上再搏一次。文徵明劝其三思,未果。几个月后,唐伯虎方才察觉宁王有举兵造反的倾向,只能佯装癫狂,迫使宁王将其放归。而文徵明却被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经过考核,被授职翰林院待诏,参加修编《武宗实录》。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同僚相托求书画者众多,拒绝后便受到了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对此类官场作风心中不快,从第二年开始便上书请辞回家,辞呈经过多次递交,第三年终获批准。于是寻机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书画,不再求仕进。







03

人书俱老 已臻化境



  文徵明辞官归苏,甘于居家,翰墨自娱,仍孜孜以求、勤于精进,潜心书画30余年,堪称人品、书品、文品三者皆备“集大成者”,世称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更难能可贵在于,他为人温润如玉。晚年,购求书画者踏破门坎,他都一一应接,而对于权贵,却立下“三戒”,即“一不为阉官作,二不为诸侯王作,三不为外夷作”。宰相严嵩曾路过苏州,全城文人墨客皆至,唯独少了文徵明,以至于这位权臣在事后向工部尚书顾璘发牢骚说:文徵明为什么不过来拜望?时人感叹他“人品第一,胜于四绝”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弟子、门人甚众,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他的绘画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包括山水、花卉、兰竹和人物。其中,人物画尤为罕见,如《湘君湘夫人图》就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文徵明的作品数量众多,许多精品被海内外博物馆收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湘君湘夫人图》,南京博物院的《雪桥策马图》、《万壑争流图》等






  文徵明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文徵明《草堂十志》是文式小楷典范,用笔温润清秀、舒缓自在,结字谨严、自然舒展,婀娜多姿、秀丽灵动,平正清和,在不激不厉中风规自远,通篇气质典雅,气息流畅,朗朗一股清气,且书卷气浓郁,足可见文徵明书写时挥洒自如、从容自在、心手双畅,读来让人感到心神愉悦,如沐春风。

  文徵明书法越到晚年越发登峰造极,笔法丰富,个性鲜明,气韵雅致,年过耄耋之年仍佳作频出,达到炉火纯青技艺,堪称:“人书俱老,已臻化境”。

  文徵明诗文亦富有造诣。其诗接近柳宗元、白居易,诗风 淡雅秀丽,清新自然,多为感兴、纪游、题画之作。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二月二十日,已九十高龄的文徵明正为朋友的母亲写墓志。写到一半的时候,搁下了笔,端然坐正,走完了他的一生。而此时,与他同年出生的好友唐伯虎,已经离开人世36年了。

  文徵明的一生,没有唐伯虎的才子风流,大起大落;没有祝枝山的愤世嫉俗,恣意张扬;也没有徐祯卿的年少轻狂,诗才逼人。应该说初看毫无天分的他,却靠着自己的勤勉、专注、踏实、苦练以及上天眷顾的长寿,虽然走得慢些,却取得了最大的成就。明代作家冯梦龙说:人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来源:苏供人文库第二十四期

天下文氏一家亲
阐发文氏文化自信,建设文氏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