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供应商地平线:科学家创业,会如何挑战共识?

汽车   2024-10-21 21:58   上海  
汽车产业有一个铁律,那就是只要产业链的链主——主机厂发生变革,那么上游供应商就会出现供应链“蜕皮”的更换现象。主机厂的变革越剧烈,上游供应商的蜕变也就越明显。如今,当大部分人还把目光聚焦在明面上的价格战时,实际上,一个隐秘的下半场已经开始了,那就是汽车供应链的新老大逃杀。
在之前的文章《转型与突围:智驾供应商的生死局》中,我们描述了当下智驾供应商的困局,主机厂的要求是成本低、性能好、开发周期短、上车速度快,这真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如此残酷的环境,大量智驾供应商生存得非常困难。

相比之下,有一家公司却走在上市的路上,它就是地平线。

根据风投公司测算,地平线目前估值80亿美元,是国内智能驾驶行业估值最高的公司,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平线就是国产智驾芯片老大,你不用,很多车企订单就拿不到。”

要知道,汽车AI芯片主要供应商都是外资巨头,比如英伟达、高通、英特尔和Mobileye。地平线凭什么强势崛起?本文将深度分析。

理解地平线的三把钥匙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门槛的,为此,本文为读者总结了打开地平线的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算法+硬件方案

2015年7月,科学家余凯创办地平线,没错,余凯本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家,他是国内最早接触人工智能的专家之一。创立地平线前,余凯在西门子和美国NEC研究院从事深度学习,随后回国牵头成立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
没错,这样一个科学家如果开始创业,会做怎样的思考?

地平线创业伊始,中国AI行业有超过1000家创业公司,大部分创业者的思路,是找到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人脸识别,开发相应的算法,当时没有人会选择既开发软件,又研发与之配套的芯片,毕竟在中国开发芯片,困难巨大。没错,当时不少投资人也是这样建议余凯的。

但余凯却有自己的思考。

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看,他认为,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时代的来临,会需要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就像 PC 时代的终端产品都内置英特尔芯片进行计算。地平线的目标,是成为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只做算法是成不了大事的。

此外,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余凯认为,只做软件算法的公司太多了,而且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做算法的门槛太低,几经辗转,他选择了一个早期投入很大,门槛很高的技术路线:AI算法+AI芯片。

反共识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很酷的事,但代价也很大,地平线的技术路线遭到不被风险资本看好,融资非常困难,好在产业资本看到了地平线的潜力,英特尔和SK海力士给予了地平线数亿美元的强有力支持,这代表了科技产业界的有识之士读懂了余凯技术路线的含金量。

2023年,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历史上,所有产业里,大家一拥而上的共识,要么是错的,要么就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在商业世界里,没有独特性是毫无价值的。”这句话算是余凯对自己创业历程的最好总结。

第二把钥匙:聚焦汽车业务,用特异性算法打天下。

确定技术路线之后,还需要找到一个商业场景。当时最火热的赛道当属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

刚开始,余凯选择汽车和物联网两条腿走路,但经过几年的试错后,余凯发现,物联网的场景需求过于碎片化,而且每个场景所需的能力又不相同,初创公司起步容易,但要做深做大却很难。

2019年,余凯决定抛弃物联网业务,集中资源All IN智能驾驶。当时,造车,尤其是自动驾驶已经成为重大的风口,汽车市场规模足够大,想象力足够丰富。当年,自动驾驶相关的融资是2018年的3倍,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了自己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方案。2019年8月,地平线推出首款车规级智驾芯片征程2。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地平线的看家本领——特异性算法。

要理解特异性算法就必须先理解自动驾驶芯片的发展史。在早期,自动驾驶芯片是“算力为王”的单芯片时代,谁算力强,谁就是霸主,比如英伟达就是单芯片时代的王者。

后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自动驾驶芯片不光要看算力,还要看算法。

打个比方,单芯片时代,芯片像个全能选手,而在特异性算法时代,要求全能选手只专精一个领域。对地平线来说,突破口就是特异性算法,即使算力上落后一些,但只要在特异性算法上保持领先,就可以在整体上赶超英伟达。

突破的先头部队,就是地平线的标志性产品——征程5芯片。算力上看,英伟达的芯片算力峰值是254TOPS,但由于算法不够完善,并不保证所有算力都派上用场,而征程5由于算法完善,可以让FPS,也就是像处理效率这一数值达到1283,而英伟达只有1001,所以在整体性能上,地平线胜出。

第三把钥匙:余凯的经营哲学——技术不是护城河,客户关系才是。

余凯在某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技术没有护城河,它是每一代的技术浪潮,你一定得浪过去,你一浪被掀翻了就没有你了。科技公司核是什么?通过一浪一浪的科技浪潮,你始终浪下去,但你沉淀下来的不是技术,应该是品牌、是客户关系等,这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这一点极其反共识,在一般人看来,科技公司最大的护城河就是技术,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余凯却认为,技术不是护城河,客户关系才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来看一个反面案例:以色列智驾企业Mobileye。

来自以色列的科技公司Mobileye的技术路线,就是想搞出一整套自动驾驶解决方,直接打入产业结构中,成为新一代Tier 1,而Mobileye的自动驾驶方案内的关键数据和模型不对车企开放,俗称“黑盒子”。
换句话说,Mobileye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封闭系统,从传感器、到芯片、到算法,Mobileye自己包圆了,完全不考虑车企的差异化需求。车企想从本土化出发优化一下算法,根本做不到,这引起了车企的极大不满。

要知道,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选择了Mobileye。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开局,但在2016年,一辆开启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发生了事故,面对舆论风波,双方都很强势,特斯拉指责Mobileye算力不够,而Mobileye认为特斯拉算法不成熟,贸然发布不成熟的自动驾驶功能。
很快,双方合作破裂了。当然,这件事没怎么影响特斯拉,后面特斯拉干脆转向了技术自研,几乎没受什么影响,但Mobileye错失了一次共享胜利果实的大好机会。

相比之下,地平线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到了亲力亲为的地步,他不会因为害怕技术外泄,而只提供一个“技术黑盒”,而是派驻技术团队与主机厂同吃同住同劳动,坐在一起解决问题,技术共享,数据共享,用研发成果来分别赋能自己的产品。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评价地平线时说:“地平线是我见过配合程度最高、最专业的芯片供应商团队。”

地平线的两次重大战役


地平线与长安的深度合作,打响了在汽车行业的头炮。

2020年,马斯克在特斯拉的AI Day上发布了FSD早期版本,马斯克激动地宣称,汽车产业的未来就是自动驾驶,而特斯拉已经拿到了第一张门票。

当时的国内车企可谓是把马斯克的发布会逐帧学习,随后,国内主机厂开始发疯似地寻找车规级芯片的创业公司,此时大家才发现,能拿出量产产品的本土创业公司,仅有地平线一家。率先和地平线达成合作意向的车企是长安汽车。

2020年,长安汽车想在重点车型UNI-V上增加辅助驾驶功能。当时地平线征程2芯片刚发布几个月,基于这块芯片的智能驾驶方案正在内部加速迭代。直到长安汽车找上门来,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地平线才正式派遣团队常驻重庆。

我们都知道,一块芯片从做出样本到量产,中间需要漫长的工程调优。地平线长安项目负责人余轶南在重庆驻场了2年,我们都知道,重庆是中国道路情况最复杂的城市,地平线测试人员与长安团队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每天三班倒,全员跑车,发现问题、优化算法、再测试、再迭代,直到问题解决。

终于,2022年3月,搭载了地平线征程2的长安UNI-V上市,除基础ADAS功能外,还具备高速NOA功能,上市第五个月销量破万的爆款车型。终于,地平线在汽车行业打响了头炮。

地平线的第二次战役,是与理想汽车的深度合作。

也是在2020年,理想汽车正在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理想ONE寻找智驾供应商。

当时大部分主机厂都会选择算力254TOPS的英伟达芯片,而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虽然算力不如英伟达,但成本低,性价比更高,而且联合开发的力度更大。

联合开发的过程非常磨人,双方团队基本都是吃住在测试场地,24小时三班倒,抱着笔记本守在流水线旁,只要测试出现问题就上去改代码,直到问题解决。终于,经过历时一年的磨合,理想ONE的智能驾驶终于成熟。

2021年6月,理想开始交付2021款理想ONE,五个月后,理想开始推送了NOA和AEB功能。此后,理想的自研之路步入正轨。这次合作也让双方有了信任,2021年7月,地平线推出算力128TOPS的征程5芯片,并在理想 L8 上首度量产。

长安与理想的项目大获成功后,地平线在整个行业内声名鹊起,从2020年到现在,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出货量高达600万颗,目前,地平线与40+家车企共计290多款车型达成合作。

地平线的成长史,给我们带来两点启发:

首先,今天的芯片产业正面临着一场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浪叠加的数字革命,未来各个领域都会出现各自的AI应用芯片,或者通过小芯片组成的专用系统芯片。原有的以英伟达为主导的以一两款通用芯片主导的产业格局,正在出现裂缝。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本文的主角地平线,它虽然目前没有能力研制出最先进的制程,但根据自动驾驶场景,依靠和自动驾驶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一流的硬件方案。

其次,是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对科技行业的深入思考——科技企业的护城河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止是技术,比如当年英特尔在CPU产业颠覆摩托罗拉,靠的不是技术,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营销,它的品牌广告 “当当当当”深入人心,那个时候的消费者觉得个人电脑里如果装的是AMD的芯片,就是水货。

又比如,苹果的核心能力是对用户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去整合全球资源,所以它的研发投入相对来说很低的。

对此,余凯的答案是用户关系。科技公司面对一浪又一浪的科技浪潮,必须持续浪下去,但沉淀下来的不是技术,而是客户关系,是行业标准,是生态系统,这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比如英伟达的护城河就是客户关系,当大量B端企业已经大量使用英伟达的代码时,英伟达的生态就会越来越强大。

没错,这就是地平线,它的创始人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从创业伊始就透露着一股反共识的倔强,尽管如此,它却有着灵活的身段,在现实的约束下屡屡打破边界调整身位,最终在竞争惨烈的汽车行业中赢得一席之地。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往期推荐 


8大主题、90篇文章、36万字:记录身处浪潮之巅的中国汽车

自主品牌的全球化野望:留给外资数钱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为什么说比亚迪一定是新能源时代的丰田?

汽车通讯社
汽车通讯社定位为汽车资讯领域的“彭博社”,提供权威的全球汽车资讯及案例分享。我们的特色是传递前沿、客观的汽车行业资讯及案例,分享真实可感的人物和商业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移动时代汽车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