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没错,这样一个科学家如果开始创业,会做怎样的思考?地平线创业伊始,中国AI行业有超过1000家创业公司,大部分创业者的思路,是找到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人脸识别,开发相应的算法,当时没有人会选择既开发软件,又研发与之配套的芯片,毕竟在中国开发芯片,困难巨大。没错,当时不少投资人也是这样建议余凯的。但余凯却有自己的思考。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看,他认为,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时代的来临,会需要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就像 PC 时代的终端产品都内置英特尔芯片进行计算。地平线的目标,是成为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只做算法是成不了大事的。此外,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余凯认为,只做软件算法的公司太多了,而且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做算法的门槛太低,几经辗转,他选择了一个早期投入很大,门槛很高的技术路线:AI算法+AI芯片。反共识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很酷的事,但代价也很大,地平线的技术路线遭到不被风险资本看好,融资非常困难,好在产业资本看到了地平线的潜力,英特尔和SK海力士给予了地平线数亿美元的强有力支持,这代表了科技产业界的有识之士读懂了余凯技术路线的含金量。2023年,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历史上,所有产业里,大家一拥而上的共识,要么是错的,要么就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在商业世界里,没有独特性是毫无价值的。”这句话算是余凯对自己创业历程的最好总结。第二把钥匙:聚焦汽车业务,用特异性算法打天下。确定技术路线之后,还需要找到一个商业场景。当时最火热的赛道当属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刚开始,余凯选择汽车和物联网两条腿走路,但经过几年的试错后,余凯发现,物联网的场景需求过于碎片化,而且每个场景所需的能力又不相同,初创公司起步容易,但要做深做大却很难。2019年,余凯决定抛弃物联网业务,集中资源All IN智能驾驶。当时,造车,尤其是自动驾驶已经成为重大的风口,汽车市场规模足够大,想象力足够丰富。当年,自动驾驶相关的融资是2018年的3倍,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了自己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方案。2019年8月,地平线推出首款车规级智驾芯片征程2。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地平线的看家本领——特异性算法。要理解特异性算法就必须先理解自动驾驶芯片的发展史。在早期,自动驾驶芯片是“算力为王”的单芯片时代,谁算力强,谁就是霸主,比如英伟达就是单芯片时代的王者。后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自动驾驶芯片不光要看算力,还要看算法。打个比方,单芯片时代,芯片像个全能选手,而在特异性算法时代,要求全能选手只专精一个领域。对地平线来说,突破口就是特异性算法,即使算力上落后一些,但只要在特异性算法上保持领先,就可以在整体上赶超英伟达。突破的先头部队,就是地平线的标志性产品——征程5芯片。算力上看,英伟达的芯片算力峰值是254TOPS,但由于算法不够完善,并不保证所有算力都派上用场,而征程5由于算法完善,可以让FPS,也就是像处理效率这一数值达到1283,而英伟达只有1001,所以在整体性能上,地平线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