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大地打造智慧沃野 赋能未来再谱亮丽篇章——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

时事   2024-12-29 16:01   内蒙古  



“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呼伦贝尔农垦集团600万亩耕地、近900万亩草场的肥沃土壤孕育着70年的春华秋实。


“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稳定器”,这些响亮的称号背后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具备竞争力的高水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面光荣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通过抓住用好人才一个关键,凝聚大力弘扬农垦精神、科学家精神一种共识,建好合作平台和科研团队两大载体,抓好“笔头”和“地头”两个成果,发挥好服务和保障两大职能等有力措施,主动对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研基础实力大幅增强,科技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创新工作环境得到大力改善,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大豆优异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生态牧场智能推料机器人集成与应用,高寒地区农作物单产提升滴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示范······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滋养着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持续发展,丰硕的科技成果引领着这支强大的“农业强军”走向新的辉煌。




全面发力

“智慧农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化农业方式,信息化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强劲动力与有效路径。围绕信息化发展规划及业务发展需要,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自2019年5月开始论证设计,开启了农垦信息化建设新征程。

呼伦贝尔农垦信息化中心。王敏摄

2020年8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投资1000万元启动信息中心一期建设工作,至2021年1月,信息中心一期示范系统实现试运行。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和进一步深入调研,2021年12月底信息中心二期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二期总投资5700多万元,建设内容为结合先进的空天地一体化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集成技术等,围绕育种、种植、养殖、科研、加工、运输、仓储、销售全产业链业务,搭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土地承包权管理平台、数据中台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系统,保障已有的生产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工作人员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孙凤军摄

以此为有利契机,2022年12月28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举行信息化“夔牛2.0”系统成果发布会,进一步完善补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产业链信息化体系架构,疏通产业环节实现互联互通,打通财务、进销存、业务等数据平台,建立业财数据交换平台,面对集团日益巨增的数据量,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努力实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向智能化转型。

2024年12月二期信息化建设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各信息系统在功能与性能方面均达到设计预期,目前已正式投入试运行状态。




步稳蹄急 

为数据插上腾飞翅膀




走进呼伦贝尔农垦信息化数据中心,12.8米宽、2.88米高的高清LED大屏和两旁6块98寸辅屏便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科幻场景,令人赞叹不绝。


呼伦贝尔农垦信息化数据中心是农垦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实现农场田块、农机、牲畜等各个环节数据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与呈现;可实现生产计划制定、农业投入品、农田基础信息、农场作业等环节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作为集团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的承载平台,实现对作业的整体监控与智能控制,并逐步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决策,“一张图”呈现集团所有资源,“一张网”实现互联互通,为整体农牧业经营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智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实现节粮减损、优粮优储。王浩摄


“我们的数据中心通过整合生产、环境、作物、产量、管理等生产过程中各类要素数据信息,利用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展现,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综合治理和分析挖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孙云飞介绍说。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信息化建设2022年荣获农业农村部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2023年荣获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024年发源于呼伦贝尔农垦的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写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




多点突破 

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



2023年12月28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启动“大屏到大地”行动,标志着该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集团公司以构建 “数智呼垦”为目标,紧密结合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以及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农牧业发展,各二级单位以集团搭建的大数据底座为基础相继建设了合适佳公司5G智慧工厂、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三河牛数据中心、上库力农牧场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大兴安岭农垦集团现代农服指挥中心,格尼河农牧场公司现代农服中心,牙克石农牧场公司现代农服指挥中心,大河湾农牧场公司黑土地保护利用数据中心、物资集团信息中心等。

利用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开展作业,为粮食丰产丰收夯实了基础。王敏摄

冬季的上库力一片银装素裹,皑皑白雪中炊烟袅袅升起,像一幅静谧安详的油画。与之相比,春季播种、夏季耕耘、秋季收获,田间繁忙热闹的景象离不开高水平科技手段的支持,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得益于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也反哺着智慧农业迈向更高台阶。

“从大屏到大地”,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农牧场公司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合作与科技支撑下,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作用建立种植管理信息化系统、农机管理系统、智慧水利灌溉系统、物资领用管理系统、智慧仓储管理系统、监控与网络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实现智慧农场全程数字化管控,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专家团队开展野外试验数据采集。王敏摄

“种植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单个地块的种植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土壤、作物长势进行监控,实现长势监测和科学管理,春播、秋收上报进度效率成倍提升,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亩均效益。监控与网络系统实现内部视频监控数据共享,节省运营商增值服务费,预计每年节省3—6万元。”上库力农牧场公司副总经理卢念章说。

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该系统还在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稳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24年10月,上库力农牧场公司申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数字化生产与管理解决方案》被推介为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2024年大河湾农牧场公司基于集团数据平台进一步深入应用,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零配件以及油耗这些物资的领取流程和成本核算做了自动化改造,统一在物资领用管控平台进行管理。另外针对粮食收获环节对磅房进行了智能化升级,这样就能识别车辆信息,实现粮食入库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建设了20处视频监控。”大河湾农牧场有限公司第五连(队)副队长孙冰介绍说。

上库力农牧场公司和大河湾农牧场公司的成功经验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坚持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持续加强科创项目研究,不断夯实科技平台基础,通过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及20多家科研院所(校)对接,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共建创新联合体。先后联合承担自治区级种业示范工程“大豆优异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科技项目4项。值得一提的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的生态草牧业A类先导项目与黑土粮仓A类先导项目,均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对于本区域乃至国家在此领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70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步履铿锵、斗志昂扬。未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将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推动科技创新重大任务落地转化,全面强化促进科技创新的要素保障,加强改革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擎着科技强垦的飞扬旗帜奋勇前行。









呼伦贝尔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乃心  通讯员:王敏

美编:任彦依

主编:姜喆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众号

呼伦贝尔新闻
以“服务中心、沟通百姓、打造品牌、推介呼伦贝尔”为宗旨,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