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4年会期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将发布围绕地方转型、产业转型、金融转型的“转型金融的机遇与应用参考手册”。点击阅读原文可报名参会。
“转型”是中国当前经济的典型特征。10年前,即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理念,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在转型的各项议题中,“绿色低碳转型”的主线越发清晰,绿色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绿色金融为切入点,持续跟进地方转型、产业转型、金融转型。今年年会,也将基于近两年的研究,分享《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4)》《保险业金融机构助力有序转型的路径研究》《转型金融的创新机制》三项成果,其中《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4)》作为年度延续性工作,以期继续记录并呈现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进展,同时结合近两年开发的产业绿色化指数,展示地方转型的进展与成效。《保险业金融机构助力有序转型的路径研究》从保险业的角度,分享关于保险支持产业转型的相关思考。《转型金融的创新机制》则从实践角度着手,分别提供“地方转型金融目录”“转型金融信息披露”“转型挂钩指标设计”“转型客户筛选与工具创新”“转型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正在发展转型金融的地方、金融机构等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需求带动下,我国绿色金融正在步入一个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创新层次持续深化、发展路径更趋多元的全新阶段。2023年,得益于顶层政策的持续加力、历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经验推广、各地区围绕绿色金融的主动探索,我国地方绿色金融在组织体系、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合作交流、风险防范与控制等方面均已取得相当进展。另有部分先行地区,在2023年启动转型金融领域的全面尝试,以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为抓手,探索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引导与支持作用。中财大绿金院持续跟进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进程,并将于年末出版《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4)》,对上一年度地方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展示。
(二)研究特点
自2018年起,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评估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便着手研究并发布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该指数以客观性、公平性、可比性和科学性为核心原则,构建了一套全面评估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各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为了系统地梳理和评价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在评估周期内绿色金融现状与进展,课题组持续追踪和更新相关数据,并据此建立了地方绿色金融数据库,力求客观呈现地方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并记录其总体趋势与特征。此外,基于研究院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持续深化研究,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还融入了“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并综合利用了中财大绿金院的多个数据库资源,包括绿色债券数据库、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库、绿色与棕色收入数据库以及碳数据库等,从而使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和科学。
(三)主要内容
以地方绿色金融发展为代表,中财大绿金院将政策完善与协同程度、市场发展与创新程度、产业绿色化与绿色金融融合程度三大板块作为主要内容,详细分析对比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的绿色金融生态水平进程,反映不同省份在2023年评价周期内各项工作的推进方式及总体进展。本评价周期内全国31个省份梯队间划分较上一周期存在一定变动,部分省份前期积累势能正在加速释放中,拉动整体排名有所提升。但总体来看,仍呈现出金融生态水平位居前列的地区,地方绿色金融生态水平较高;地方绿色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进展更为迅速的特点。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受到2023年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下滑等因素影响,多地绿色金融市场水平表现略有下滑。
在“地方产业绿色化与绿色金融协同”分报告中课题组通过构建包含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的“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解析全国31个省份当前产业绿色化发展表现及支持其产业绿色化发展的亮点经验,并探索各地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协同深化发展的关键方向。与上年相比,全国31个省份梯队间划分变动不大,但已有部分省份的地方产业绿色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进度优势,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大幅改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等方面。总体而言,地方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与绿色金融生态水平的政策推动水平、市场效果水平以及总体水平均存在强相关性。
在《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4)》专题章节中,课题组聚焦“中国转型金融的主要进展与未来展望”这一重点议题,围绕地方转型的政策引导及现实成效、我国推进转型金融的政策部署及市场进展、转型金融地方典型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未来地方发展转型金融、推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提出进一步展望,即以激活转型进程中的增长机遇为转型金融创新的切入点,通过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多方协同,合力破解转型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挑战,全面夯实地方“碳”基础工程、建立与转型相适应的风险分担机制,确保我国转型金融稳步前进。
(一)研究背景
“双碳”目标下推动各行各业公平有序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其中衍生的转型风险值得关注。转型风险是指实体经济低碳转型中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包括现有政策和法规、未来政策变化趋势预测、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这些风险可能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传导至金融体系。在此背景下,保险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转型金融和支持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课题组”)开展“保险业金融机构参与转型金融助力有序转型”课题研究。课题组立足当前转型金融发展背景,基于转型风险内涵、传导路径展开分析,结合保险运作的内在机理和发展现状等进行研究,旨在宏观层面提出双碳目标下保险业参与转型金融、助力转型风险应对的建议,在微观层面提出助力企业实现转型相关保险创新的具体建议。
(二)研究特点
课题组系统地分析了转型风险的内涵及其对保险业的多维度影响,并结合中国保险业实际发展情况,对保险业在负债端应对转型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当前保险业在政策引导、市场实践、主体战略和市场配套等方面的现状和面临的难点。通过对国内外保险业应对转型风险的案例分析,课题组对保险业金融机构参与转型金融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保险业应对转型发展的建议。
(三)主要内容
中国转型风险对保险业负债端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从宏观金融结构来看,短期转型风险敞口可控,需警惕间接冲击。二是从中观行业结构来看,需有效识别转型风险,提高财产险结构丰富度及风险前置管理能力。三是从微观产品结构来看,转型风险对风险定价提出新要求,产品设计需要新路径。
从我国保险业负债端应对转型风险的现状来看,政策方面我国保险业尚处于转型发展的变革时期,其中立足转型风险视角,更加注重对“减污”类风险的应对体系建设,针对“降碳转型”的专项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市场方面总体处于局部试点,多点开花的阶段,同时从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与业务结构来看,仅部分头部公司和少部分能源背景的企业从战略层面关注负债端“降碳”转型风险。
提升保险业应对转型风险的能力也面临现实挑战,从宏观来看,难点主要与经济周期、风险分配机制、保险业发展阶段等有关;从中观来看,保险应对转型风险的市场有效供需均存短板;从微观来看,应对转型风险的产品设计存在难点,如数据支持较为缺乏、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化程度有限等。
下一步要发挥保险业负债端在转型风险管理与应对中的作用,还需通过不断完善推动保险发展的政策框架、有针对性的开展转型保险产品创新、逐步将针对高碳行业的承保政策纳入公司战略、强化保险生态配套体系建立等提升综合能力。
(一)研究背景
发展转型金融是支持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手段。当前,多地正在探索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衔接,其中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企业转型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转型风险管理等环节是发展转型金融不可或缺的关节要素。然而,由于我国转型金融相关实践尚处于初期,转型金融实践机制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仍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展转型金融创新业务的同时,普遍面临转型资金投向精准度不高、支持转型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不足、企业转型信息透明度较低、企业转型和信用风险较高等问题,不利于推动转型金融的高效落地,也将对我国气候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
(二)研究特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转型金融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深度梳理了中国转型金融发展的整体进展,并依托于广泛的调研,总结发现当前转型金融发展在行业层面面临高碳行业及企业转型存在不稳定性的难点,在金融层面,面临转型金融创新基础薄弱的难点。为进一步突破发展难点、深化转型金融发展,研究团队开展了多项转型金融机制创新工作,旨在全面提升转型金融的可操作性。
通过此些创新机制,研究团队不仅希望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明确的转型路径和操作指引,还旨在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信息对称性,降低投资风险,促进资金高效流向关键转型领域。
(三)主要内容
地方转型金融目录:研究团队已经面向钢铁、水泥、纺织、煤电等行业形成了转型金融参考目录。目录涵盖转型路径、转型技术与手段、重点要求,其中转型路径指出了重点行业转型的关键方向,转型技术与手段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技术升级或生产方式提升手段,重点要求则罗列了相关转型技术与手段当前需满足的政策或标准要求。
转型金融信息披露:研究团队提出了《转型金融视角下企业信息披露的框架参考》(简称《转型信息披露框架》),可适用于企业主体与经济活动的转型。《转型信息披露框架》提出,开展转型信息披露时重点信息应包括转型目标与战略、转型路径、转型资本与运营支持、针对转型影响的应对举措,并对每项重点详细阐述了披露目的、具体内容、设定与披露的原则,同时提供了披露示例以作参考。
转型挂钩指标设计:研究团队建立了《重点行业转型挂钩指标参考》,按照基础型与创新型,提出了在不同转型领域下(例如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碳排放控制、污染物控制、绿色业务提升等)可以探索的挂钩指标,并提供了相关示例。
转型客户筛选与工具创新研究团队建立了《转型融资客户筛选指南》,从转型融资意愿、转型融资能力、转型风险预估三大重点视角出发,提出了判断标准与具体筛选方法,协助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筛选客户、拓展客户的普适化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与北京银行研创了全国首单绿棕收入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的企业净绿色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挂钩,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核心业务的绿色转型。
转型金融风险管理:“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是推动转型金融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对此,研究团队提出《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手册》,旨在与《转型信息披露框架》相衔接,为转型金融应用中的风险管理与治理提供参考。
任玉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吴倩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金子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傅奕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 荞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