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
纸寿千年 墨韵万变
世界非遗看中国
宣纸,作为传统手工纸品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精湛技艺。2009 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凭借其独特魅力与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
非遗名片
1
项目名称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
项目类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3
列入年份
2009 年
4
项目类型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项目介绍
项目简介
宣纸属传统手工艺,兼具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相关元素。作为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它质地绵韧、不蛀不腐,自唐代起就是书画、典籍印刷的绝佳选择,至今无法被机制纸替代。
其传统制作技艺包含 108道工序,对各环节要求严苛,通过口传心授传承改进,对传承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意义非凡。
历史发展
宣城古称宣州,唐代已有纸张产出,“宣纸” 最早出现于《历代名画记》,同期诸多文献记载宣州贡纸笔。宋代,宣纸迎来大发展,从诏令中可见其珍贵。宋元至明,大写意画风兴起,与宣纸工艺相互促进。明清时期,宣纸技艺成熟,泾县成为朝廷造纸重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宣纸业快速发展。21世纪,非遗保护兴起,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泾县宣纸厂历史图片
技艺特色
▲宣纸制品:半手绘蜡染熟宣
原料加工:粗繁见细,匠心凝质
宣纸原料加工虽非核心技艺,却举足轻重。流程漫长、繁复又艰辛,看似粗糙实则精细。扎草把松紧影响后续工序,需长期实践掌握;摊晒要求严格,让原料充分接受自然洗礼。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长短纤维融合,经 “弱碱多级蒸煮” 去除杂质,使宣纸具备存水导墨特性,契合传统水墨审美,同时也锤炼了宣纸人,蕴含善待材料与提高效率的理念。
技艺传承:心手相授,毫厘见真
宣纸制作在传承中积累了众多经验口诀,如捞纸、晒纸要领。然而,操作时细节技巧稍有偏差,结果便大相径庭,成败全凭艺人心意与手感,需反复实践才能掌握。以捞纸为例,纸浆浓度随捞纸次数变化,捞纸工需精准把控时间、力度与纸浆量,确保纸张质量一致,尽显技艺精妙。
遵循自然:尊崇时令,和谐共生
宣纸制作尊崇时令,道法自然。青檀树砍伐时机与方式恰当,既利于其生长,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及原料永续。生产工具多取自自然,与宣纸亲和。原料借助自然之力去除杂质、褪黄增白,废纸 “回炉再造”。尽管制作过程艰辛,从业者仍怀揣匠心,敬畏传承,诠释工匠精神。
▲宣纸剪配套设备
保护与传承
保护措施及成效
制定长期规划:2009年宣纸入选非遗名录后,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每5年编制一次保护计划,宣城市和泾县政府也分别制定发展规划。2017年,宣城市通过《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
设置专门机构:各级政府重视,安徽省文旅厅设非遗处,宣城市文旅局设非遗科,泾县成立非遗中心及办公室,2011年还成立宣纸协会,构建保护网络。
坚持加大投入:自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与企业持续投入资金,保障保护工作开展。
建设传承人队伍:既保护现有传承人,又发掘潜在人才,如今已有超百名技师、高级技师。
传播宣纸文化:通过召开学术会议、出版著作、运营新媒体等多种方式传播宣纸文化,举办多届研讨会,出版10余个版本著作。
建立传习平台:利用宣纸博物馆等建立传习平台,文化旅游也将其作为教育场所。
传承与发展
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 (家族) 式传承与社会化传承。目前,有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等16个代表性集体传承单位,年产宣纸约 800 吨,形成国有企业与家庭式作坊并存的独特产业风貌。
传承人:拥有国家级传承人2位、省级7位、市级3位、县级12位,其中女性占22%。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以保持非遗真实性、整体性与传承性为核心,以传承技艺为前提,通过生产、销售转化为文化产品,是我国非遗保护的重要方式。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宣纸生产企业,2011年获评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参观体验
中国宣纸文化园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
中国宣纸博物馆
中国宣纸文化园内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守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让我们共同努力!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宣城市文旅局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完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
编辑|胡潇潇
一审|叶慧莲
二审|黄慧红
终审|黄 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