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探索改革新路径 谱写发展新篇章

教育   2024-12-11 23:51   江西  


宜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秉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理念,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学校事业迈向新征程、呈现新气象。

锚定发展目标  内涵建设持续发力

学校确立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锚定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标准,制定《宜春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24个重点改革项目、49条任务和120项具体举措,为转型发展筑牢根基。

学校积极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和宜春市“869”行动计划,建立长效优化调整机制,提升专业与地方产业的适配度。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2项、“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

聚焦素质拓展  人才培养亮点纷呈

“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学校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000余项,较“十三五”时期增长了近4倍。2023年,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熊亚瑄在成都大运会上夺得金牌,体育学院毕业生程灵芝在杭州亚运会上勇夺三枚金牌;2024年,体育学院学生张高杰在第18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荣获成年组有氧踏板亚军以及团体赛季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中获一等奖4项。

学校大力实施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牵头组织赣西高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和宜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3年,学校新增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个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1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红色文化长廊每年吸引数千名校内外观众参观学习;廉政教育基地受到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获评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成果丰硕

学校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成立校县合作领导小组与产教融合办公室,构建“一校一县,一院一产”服务体系,与袁州区、万载县、经开区等多地签订合作协议,推动40多个涵盖乡村振兴、医疗卫生、锂电产业、污染治理、红色文旅、技术指导、干部培训等多领域的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学校建有新能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硒与大健康、医美、休闲体育5个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新能源产业学院获批为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重点建设项目;2024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重点产业学院。同时,新能源产业学院被列为全省五个典型培育建设单位之一。至此,我校在省级现代产业学院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与万载县人民政府共建“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助力提升区域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彰显特色发展愿景

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加快凝练办学特色,已成为宜春学院发展规划的愿景。要按照本硕一体化建设布局“四新”专业群和学科点,使各教学院专业进一步聚焦,在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彰显各自办学特色。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落实专任教师每3年不低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衔接。要强化教学、科研、管理团队建设,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建设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形成教师“传帮带”的培训机制。要采取深度参与、联合培养、企业共建、挂职锻炼等方式,探索借智借力、人才引进新模式。要全面打造宜学、宜教、宜研、宜业、宜居“五宜特色校园”,努力形成一流的师德师风、一流的教学学风、一流的校风班风、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育人新风,让“五宜特色”“五个一流”真正成为宜春学院的亮点特色、软硬实力。


YCU

— Since 1958 —

图文转载自:宜春学院官网

见习编辑:钟烨华

校对:陈芳祺

编审:何杰

监制:敖林珠

终审:詹婷

宜春学院融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11日

宜春学院
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发布学校动态信息,服务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