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汽车三分修,七分养。
很多车主购车后,4s店都说“5000公里要对车子进行保养”。油路清洗、发动机保养、轮胎保养......保养项目五花八门,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4s店这样说到底靠不靠谱?5000公里保养,真的有必要吗?现如今,车后市场已经是4s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远远超过整车销售。换句话说,卖新车还没有修车赚钱。《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曾登载过论文《寻求汽车4S店新的盈利增长空间》,其中数据显示,汽车销售的毛利率只有1.5%到8.7%,但是汽车后市场的毛利率波动区间高达22.3%到54%。通俗点说,4S店收了我们100块钱,可能有50块都是利润。对于新车销售来说,不少车型的毛利是负数,卖车反而亏钱。而在维修保养、钣喷这些业务上,毛利能超千万。比如以前销售的凯美瑞、汉兰达、致炫、逸致、雷凌等等主要车型,说明书上都建议10000公里保养一次。
然而,如果所有车主都把保养频率提升1倍,变成5000公里,那么,4S店的毛利就能从1000万变成2000万,数字惊人。4S店之所以建议我们缩短保养周期,主要因为不少车型的说明书上会附上类似的说法。比如,“如果驾驶环境恶劣,保养周期应当适当缩短”。4S店说国内油品差、空气差,要缩短保养周期,但背后的真正目的,就是多赚车主的钱。保养次数翻倍,毛利就能成倍增长。曾有车企的高级工程师说过,汽车说明书上的保养周期是考虑到国内用车环境的,不存在说明书内容和国内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其实很简单,说明书上说多少就多少,说5000就5000,7000就7000,1万就1万。任何一款汽车定型上市之前,都要经历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实验论证、极端条件考核,汽车厂家上亿的实验设备不是摆设!
归根结底,大家还是要相信厂家建议和告知的换油保养周期。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要花!摄像头能人脸识别之前“3·15”,央视曝光了万店掌、悠络客等公司违法向商家供应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事件,其中,还涉及正通汽车集团旗下的100多家4S店,全部使用了悠络客提供的人脸识别系统。悠络客的王经理随即用自己手机打开这家店的系统后台,央视记者看到自己的人脸识别信息已经被抓取。悠络客一名业务经理承认,由于他们的设备都是无感抓拍,在捕捉顾客人脸信息时,无需告知顾客,更无需经过顾客同意。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和平路21号的正通宝马4S店,正是其中一员。据报道,消费者进店后,相应摄像头就会在不被察觉的前提下识别用户的人脸,并保存其人脸数据、性别、年龄、到店次数、到店时间等隐私信息。经深圳市场监管局初步调查,该店在经营场所共抓拍并存储了4617个到店消费者人脸信息,涉嫌违反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属于“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人脸识别摄像头,涉及一百多家4s店,光被曝光的部分,保守估计已有几十万的车主隐私信息被搜集。而4s店拿到这些隐私信息后,除了营销,是否还有别的隐藏目的?一想到自己的信息被悄然无声的搜集,总感觉不寒而栗。
与独立售后相比,4S店作为大众心目中最专业的汽车服务门店,在车主心里,一直是“正品有保障、服务质量佳”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4S店被曝使用假机油为车主保养的新闻,屡屡霸占新闻头条。4S店使用假机油,折射出汽车售后市场中,机油造假泛滥的一面。由于原厂件价格贵、配送时效性差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一些4S店为了获利,开始以次充好,似乎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据悉,近年来,4S店“用副厂件来替代原厂件”、“原厂件造假”等新闻开始不断被报道,市场陷入了原厂件和副厂件、高仿件鱼龙混杂的状态。因此,建议大家在给自己的爱车做保养时,无论是更换机油还是选择其他汽配产品,都要更加关注产品品质本身,而不要仅从独立售后和4S店的单一维度,来简单判断产品的优劣。其实,在车后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3.15”曝光出来的内容。全国各地有太多车主,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坑”。近年来,4s店在车主中的风评越来越低,各种“坑蒙拐骗”的事件层出不穷。车主买车只是第一步,“车后”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无法让大家安心,服务始终后患无穷。有汽车4s店的销售表示,汽车流通行业这么大,个别4S 店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在所难免,但这些个案已让消费者普遍对4S店形成误解,导致他经常要向客户解释一些自己店里并不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市场的混乱?管理是否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如何监管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