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双花甲,受教二十载,
耕道不敢忘,忐忑表心怀。
甲申秋入校,喜遇庆百年,
世事几经变,耕读薪火传。
光绪三十年,蚕桑翠湖畔,
师生不足百,敢为职教先。
固本而温饱,富民则宁邦,
稼穑五谷丰,豢养六畜旺。
校名八更改,校址五变迁,
三捐三续断,六合六分划。
壬午并一校,癸未升大专,
豳风基础在,沧桑谱华章。
倏忽二十载,已是不惑身,
回首求学事,依稀仍少年。
茭菱柏苍苍,小哨水潺潺,
两地四季美,最是春景佳。
田间李梢白,花飞惊蜂蝶,
河岸柳丝悬,絮落戏鱼虾。
壬寅添新校,云安开新篇,
政企行校联,产学研用创。
三区一基地,五部七学院,
师生二万三,校友九万八。
德厚者流光,业勤者流芳,
蚕桑百年道,耕养胜武堂。
【注释】
①全诗分为上下阙,每阙6组,每组1行4句20字,共12组48句240字,每阙120字契合120周年校庆。第一组创作背景;第二组感慨世事巨变中母校发展不易;第三组母校起点情况,包括建校时间、地点和师生人数(校长1人,教习2人,学生80人);第四组起点办学精神(固本宁邦、富国裕民);第五、六组历史沿革;第七组感慨时光荏苒;第八组回忆校园印象;第九组深入校园一角(小哨校区花庄河春景);第十、十一组别后母校发展,包括增设安宁校区(简称云安)、师生情况和毕业人数;第十二组高度评价母校。
②“受教二十载”中“受教”内容主要指开拓视野、树立理想和培养思想,该内容对我的影响持续了20年,并非读了20年书。
③“耕道”指“耕道、养德、理想、开拓”八字校训,由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孙海清题撰。
④“蚕桑”指1904年创办于翠湖边洪化桥的云南蚕桑学堂(即母校起点)。
⑤“八更改”指一更1907年与云南森林学堂合并为云南官立农业学堂,二更1912年云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1922年停办),三更1930年由云南省立高级中学改名云南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恢复办学),四更1936年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农业学校,五更1950年昆明农业技术学校(1958年专业分出和下放,停止办学),六更1962年云南省农业学校(恢复办学);七更1958年4月从昆明农业技术学校分出动物饲养和兽医2专业在小哨花庄河畔创办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八更200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学校和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合并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⑥“五变迁”指一迁1907年螺峰山(今圆通山)旧贡院,二迁1930年大德寺(今双塔寺),三迁1936年旧西大门外文昌宫(今茭菱路),四迁1958年昆明东郊小哨,五迁2002年12月起茭菱和小哨2校区均为校址。
⑦“三捐三续断”中“三捐”指三次捐献校产支持民族解放和高教事业,一捐1922年组建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二捐1938年西南联大办学,三捐1938~1945年美国航空志愿队第一招待所;“三续断”本意是三次断续,为了韵尾a而倒置,一断1922~1930年,二断1958~1962年,三断1966~1978年。
⑧“六合六分划”中“六合”指一合1907年与云南森林学堂合并组建云南官立农业学校,二合1949年云南省立官渡农产制造职业学校并入,三合1951年开远、云龙2所农校并入,四合1963年昆明水校、省农机校并入,五合1963年财校水产专业并入,六合200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学校和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合并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六分划”指一分1954年农林科分出成立昆明林校,二分1956年农水科分出成立昆明水校,三分1958年动物饲养和兽医2专业分出成立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四分1958年植保、园艺和农学3专业分出成立文山农校(农学部分分出成立临沧农校),五分1965年水利、农机2专业分出分别成立省水校和省农机校,六分1964年昆明农林学院小哨分院大专部分并入昆明农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前身)。1960年在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基础上设立云南省畜牧兽医学院(大专),1962年更名为昆明农林学院小哨分院。
⑨壬午、癸未、甲申、壬寅分别为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22年干支。
⑩“豳风基础”是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农业学校1936年12月新建教学楼时民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奠基石上的题词,这里表示当时的奠基石还保存着。“豳风”出自《诗经》里的《豳风·七月》,该叙事兼抒情诗反映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⑪第八组为小哨校区花庄河景物联。每年3月开学前,小哨校区食堂东侧、花庄河西岸的田间地头总是白绿相衬,白色是李树开花,绿色是柳丝发芽。李花招来蜜蜂和蝴蝶采集花蜜,一旦春风吹来花瓣、蜜蜂和蝴蝶就会乱作一团;带有嫩芽和花絮的柳丝垂下就像鱼线,倒映在花庄河里惹得鱼虾争相抢夺,却只有风吹絮落才有几条小鱼抢到彩头。2006年寒假,我勤工俭学留在小哨校区守校,交完班喜欢携带一两本书到花庄河边游玩,所以河边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⑫“政企行校联,产学研用创”指增设安宁校区后,母校力争建成“政、企、行、校”四方联动、“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和示范性产业学院。
⑬“三区一基地”指茭菱、小哨、安宁3个校区和曲靖市马龙县实训基地。
⑭“五部七学院”中“七学院”指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技术学院、云安产业学院7个二级学院;“五部”指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部、体育工作部、公共艺术教育部5个公共教学部门。
⑮“二万三”和“九万八”均为概数,表示在校师生超过2万人、输送人才近10万人,依据是《120周年办学活动公告(第一号)》“教职工700余人,年招生6000多人”“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近十万人”。
⑯“胜武堂”表示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相媲美,是对母校为云南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度评价。两校办学内容从属于不同行业,把它们相媲美只是文学手法(隐含两校渊源),并非学术观点。两校渊源有三:一是1899年云南武备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身)和1904年云南蚕桑学堂都建校于翠湖边;二是1907年云南蚕桑学堂校产划归云南武备学堂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于1909年8月正式创立招生),“校产划归”一说见于母校微信公众号“学校概况”的“历史沿革”,但百度百科“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则无,故前文说“三捐”,而非“四捐”;三是1912年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同年6月由云南陆军讲武堂更名)军事教官朱德同志担任云南省会农业学校农蚕讲习所体操教习。
【作者】
赵柏程,男,白族,云南云龙人,1985年7月生,2004级农学与园艺系观赏园艺专业学生。2007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大理两地务工,2017年9月考入大理州南涧县宝华镇生态保护与开发服务中心工作,2018年12月至2024年8月任中心副主任,2024年8月机构改革转入宝华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