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
人物介绍:
徐光宪(1920—201),浙江上虞县人。
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写在开头:
今天继续阅读《国之脊》:中国稀土之父。
阅读中最激励我的是,这位科学家起初上学成绩不是最好的。
他说我给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打分是中上,但勤奋是9分以上。
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非常努力,仿佛跟自己有较不完的劲,在一件事上死磕到底。
01少年学习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面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在徐光宪年幼时,母亲常教导:“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
母亲希望他用功读书,学习技术,不要依赖家庭。一个人知道无人可依的时候,便是人生觉醒时刻。自此他从小读书认真。每天上学必定第一个到校,一早站在校门口等着学校开门。
古语云:“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
正是有苦难的磨练,才激发出他努力向上的动力。徐光宪拼命向前,主动把学习中的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02交大求学故事
成功的人,除了勇气与智慧,还有一项难得的品质,那就是持续学习。
徐光宪深知自己有数学天赋,很希望去有口皆碑的上海交大继续深造。
于是一边工作,一边把霍尔和奈特的《大代数》、史密斯和盖尔的《解析几何学》的全部习题都做完了。
最终在1940年考上交大化学系,且四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第一。
有一个美丽的趣闻:徐光宪做题做上了瘾,毕业后抽空,做完了诺伊斯的《化学原理》的498道全部习题。
2009年把这本习题集的复印本,捐赠给了母校,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各类公式和计算。
有没有发现,能成功的人,都曾经历过异常勤学的时光。曾经的他们,倾尽全力朝一个目标冲刺。
正是因为经历过将学习,作为一种嵌入日常的习惯的日子,才让他们从此所向披靡。
03海外留学故事
没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唯有从来不放弃专研,日复一日坚持的人,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
1946年徐光宪继续赴美留学,就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化工专业。
1951年徐光宪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为实现心中建设富强新中国。1951年4月,他假借华侨归国省亲之名,登上回国轮船。
人民日报:“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触手可及的。经历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结果才更加珍贵。”
徐光宪的成功,除了勇气与智慧,还有一项难得的品质,那就是持续学习。
唯有从来不会失望,日复一日坚持的人,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
写在结尾:
实现梦想,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一件事,你做了三天,那是心血来潮;坚持三个月,那是刚刚上场;坚持三年,才算得上事业。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
人和人之间比的不是聪明,而是谁能坚持得更久。
看完点赞在看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