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唐诗: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二》

教育   2024-11-10 06:30   河北  

关注唐诗宋词元曲赏读 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忆江南三首·其二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译文

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注释

  1.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2.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中间两句是说,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偌大一个杭州,可忆的情景当然很多,而按照这种小令的结构,却只能纳入两句,这就需要选择和集中最有代表性,也是他感受最深的东西。就杭州景物而言,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什么呢?不用说,浙江潮和月中桂子,就是杭州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而作者也对此感受最深。

何谓月中桂子?《南部新书》里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别人也可能拾得。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很想拾它几颗。《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花也。”看起来,他在杭州之时多次往寻月中桂子,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因而当他把记忆的镜头已向杭州的时候,首先再现了“山寺月中寻桂子。”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

如果说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飘落不过是神话传说,那么浙江潮却是实有的奇观。浙江流到杭州城东南,称钱塘江;又东北流,至海门入海。自海门的潮水,十分壮观。《方舆胜览》云:“钱塘每昼夜潮再上,至八月十八日犹大。”请看《钱塘候潮图》里的描写:“常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正因为“潮头高数丈”,所以作者当年做杭州刺史的时候,躺在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壮丽景色。

这两句词,都有人有景,以人观景,人是主体。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动观静,下句以静观动。“何日更重游?”末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再去游玩?这首诗仅就作者的内心活动而言,已蕴含着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内容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好书推荐:
    速来围观!《长安三万里》之后,我又刷到了爆火的大宋顶流朋友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破语文学习壁垒,让孩子吃透语文课本
    巅峰水准,传世之作!迄今唯一工笔彩绘四大名著全本,不负经典!
    中国的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苏东坡》:《少年读苏东坡》
     闲暇之余,挑几套好书,与君共享!
     汪曾祺爱读这两本书,姜文赞不绝口,高晓松痴迷至今!
昨日好文: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十大名场面,孩子必须要知道!
      唐代才女李冶给和尚皎然写了一首情诗,猜猜和尚阅诗后会怎么回应?
       有哪些诗句,会让你一见落泪,再见断肠?
      民族英雄张煌言诗文十一篇,明未叱咤风云的绝代诗人
      十句古语经典,深思必有收获
      一天一首唐诗: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一天一首宋词: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一天一个成语:割须弃袍

学上语文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做个雅致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