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含有课程及图书等营销广告)
考场审题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考场上,考官不喜欢考生絮絮叨叨、东拉西扯地说一大堆跟题目本身无关的东 西,而是希望考生能做到“所答即所问”,即精准定位、聚焦问题来展开观点。要实现这点必须做到精准审题。
一般而言,审题精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关键词。题干总会包含关键信息、相关信息、无关信息。在听题或者看题的过 程中,考生要精确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比如关键主体、主要矛盾,这样才能在进行问题分析和提出对策时做到有的放矢、分析到位、措施可行。
2.身份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经常扮演的身份角色,这样的身份角色会 让我们形成思维定式,而这种定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可能大家 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国王为了出行方便,下令在全国道路上铺上牛皮, 一个 聪明的仆人建议国王不如在自己的脚上包上牛皮。身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 同,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会不同。身份界定了对象之间的关系,比如是上下级关系还 是平级关系;身份设定决定了你和别人交往时采用的原则;也决定了公务员的职业权 限范围,如能调动多少资源解决问题。对于想要成为公务员的考生来说,用公务员的身份、站在政府的角度看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但绝大部分考生缺少对身份的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在面试课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3. 思维。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指不同身份和经历的 人,面对同一件事,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焦点不一样,所以对事件看法的差异非常大。就像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面对同一片森林,他们各自捕获的信息
和形成对眼前森林的认知会有很大差异是一个道理。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考官之所以会喜欢某些考生的答题,是因为考生答题时展现的思维方式与政府工作所要求的思维非常接近。我们不断强调党政干部要掌握先进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包括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 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其中,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更是政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核心思维方法。
面试答题时如何做到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如果大家平常喜欢看政府文件,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政府文件的结构非常清晰。我们截取《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里的片段让大家来感受下政府行文的结构:
如何让自己的答案有亮点?
亮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考生展现出与其他考生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语言表 达能力很强可以成为亮点,表达结构合理也可以是亮点,心理状态稳定可以是亮点,交流自然神情生动也可以是亮点。
当然,在这里我们更想强调内容层面的亮点。而这要求考生在答题的内容上包含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思维能力上的亮点。语言是思维的外在显现形式,当考生表达对某些问题的看 法时,通过对表达内容的观察,考官能够探知考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考生能站在公务员身份和政府工作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2.知识积累层面的亮点。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很容易通过和他交谈来了解,尤其是 和对方进行比较规范严肃的话题讨论时。面试考场上, 一般都在综合、分析和评价的 层面对考生进行考查,所以如果考生本身知识储备丰富,关心社会生活,对社会上发
生的事情会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他在考场上的表现就会高于一般考生。
3. 经验积累层面的亮点。现在的面试题更加侧重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各类 问题的能力,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谈谈就可以体现的。我们常常听说“有人百忙之中 忙不到点子上”,忙不到点子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抓不住重点。所以不管是认识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去处理。
但是,只能抓住重点也无法凸显能力,能力的呈现还需要细节层面的展示,这恰恰就是经验可 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为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给出来的信息就更加真实,也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当然,各位考生想要利用自身积累的一手经验回答公考面试题目是不现实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绝大部分考生都没有直接的政府工作经验。因此,我们在训练时,一是要学会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积累的非公工作经验进行迁移,二是要在训练中学习和吸收其他同学好的处理问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政府实际工作案例中吸收知识、了解政府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二手经验的积累和整合来使自己 的处理方式更贴近实际。
2025年公务员·备考资料
2025年|公考首选模拟套卷
纸质10套卷省内9.9元包邮到家
20张配套答题卡配套电子解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