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积极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保障体系建设。为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成效,充分展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巡礼”专题报道,集中宣传展示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校师生将迎评促建工作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天推送音乐学系《楚韵新声 育才致远》。
我校音乐学系含音乐学理论、音乐管理、戏曲音乐三个专业方向。建系近40年来,音乐学系不断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课程体系构建,现已发展为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文艺团体、新闻媒体等行业,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和业务骨干。
2009年,我校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学理论”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湖北民间音乐》《世界音乐导论》被评为湖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音乐学系教师队伍为骨干力量,学校成立了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中心、中国音乐考古研究中心、乐律学与音乐文献学研究中心(原音乐声学实验室)、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和谭鑫培戏曲艺术研究中心,与音乐学特色专业的教学、科研形成良性互动。音乐学系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接触湖北民间音乐,从理性认识上把握湖北民间音乐,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音乐学系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课程建设,通过《湖北民间音乐》音乐课程建设,在课程中融入学术成果,真正做到教研相辅。2017年,《湖北民间音乐》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强化理论素养,培养学术思考与分析研究能力。《文献阅读与写作指导》是面向音乐学理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旨在深化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注重实践创新,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音乐评论》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方法,以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力,培养独立聆听音乐、鉴别音乐、评价音乐的能力,并能写出一定程度的音乐评论文章为基本理念。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了湖北地方文化特色的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及相关作品作为评论对象,选择红色歌曲等社会正能量的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作为范文,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评论在当前社会服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接区域战略,培育传统文化与戏曲创编人才。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湖北省委提出的“振兴武汉戏码头”、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2019年学校正式招收戏曲音乐专业方向本科生,旨在培养从事戏曲音乐(汉剧、楚剧、京剧、黄梅戏等)创编、理论研究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戏曲创编》作为戏曲音乐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戏曲音乐的辨别能力及创编分析能力。音乐学系特邀请国家一级作曲(戏曲音乐)、原武汉市艺术学校音乐教研室主任汪贤林教授担任该课程的主讲老师。
音乐学系积极响应国家和湖北省的文化发展战略,聚焦荆楚音乐研究,尤其是湖北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深耕优势领域,彰显音乐理论研究学术优势。多年来,音乐学系发扬学术传统优势,在荆楚音乐、编钟古乐、乐律学、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琴学、区域音乐、西方现代音乐等领域中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为音乐学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质量保障。策划各类学术及艺术实践活动。在学校主办的各类展演、周末音乐会、艺术实践月等艺术活动中,音乐学系教师承担了活动策划与执行工作,如2016年“江声浩荡——长江流域音乐非遗展演”、2017年“楚剧·汉调·皮黄——汉剧艺术展”、歌剧《爱之甘醇》。江声浩荡——长江流域音乐非遗展演:土家族民歌《螃蟹歌》
音乐管理师生参与原创儿童歌舞剧《森林的时尚派对》的策划及执行
音乐学系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19年以来,音乐学系举办讲座69场。如,音乐学系打造的“两湖讲坛”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同时,广邀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讲座,如2020年“永远的贝多芬——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2021年“庆祝建系35周年系列学术讲座”、2023年“庆祝武汉音乐学院建校70周年青年教师系列学术讲座”等。音乐学系承办“首届长江音乐学术论坛·音乐学理论研究专场”
音乐学系承办“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周年暨丁承运琴学研讨会”
强化科研能力,促进内涵式发展。音乐学系注重提升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来推动学科发展。音乐学系教师团队积极开展音乐学科的前沿研究,推动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音乐学系还积极申报并参与了多个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提升学术研究的影响力。2000年以来,音乐学系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后期资助等国家级部级项目12余项,获批湖北省哲学社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湖北省社科联后期资助等省级项目30余项。2000年以来音乐学系获批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2019年以来,音乐学系出版专著、教材、译文、文集14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2篇,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校级科研项目23项,承担省部级教育改革发展专项1项,负责或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其中3项学术成果荣获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9年以来,音乐学系校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音乐学系教师获国家级、部级奖项一览表
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音乐学系的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教研室积极开展优质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团队间的学习与交流,2019年至2023年间共开展42次教研室活动,为提升音乐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音乐学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一定音乐表演技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建系近40年,音乐学系为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为中小学普及教育输送了大量一线教师,为传媒机构培养了一批编导、编辑,为舞台艺术创作及表演,特别是戏曲、古琴方面培养了多位优秀的作曲家及表演艺术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以课题促进教学,以比赛提高能力。音乐学系学生在学术学会论文评选中也屡次获奖。近五年,音乐学系本科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10余项、省级立项20余项,在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省级奖项11项,并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音乐双创大赛音乐创意创业组三等奖。提供优质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音乐学系通过设立大量实践课程和由学生主导的教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和创作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艺术比赛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许多学生在国内相关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2024届本科生花子懿考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音乐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她的学业梦想。
音乐学系大力拓展育人渠道,积极与优质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现系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如“江家村红色老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陕北民歌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等。此外,还与武汉琴台音乐厅进行合作,开展音乐管理专业的常态化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音乐学系的专业教学内容。2019年,音乐学系大学生实习基地在鄂西南红色老区江家村挂牌
音乐学系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德艺并进、通专融合”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既具专业素养又具创新思维的音乐人才,正一笔笔书写更加辉煌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