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朱嘉俊:水美赣抚 人水和谐

文摘   2024-12-24 16:57   江西  

赣抚平原灌区焦石水利枢纽 张猛 摄

大美之美在于水。

水之美,美于“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柔情,也美于“咆哮万里触龙门”的不羁。面对不羁的水,大禹“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与人的相互碰撞中,孕育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独属于人水和谐的美。

江西的这种美,是汤显祖笔下“惟金堤之势象兮,何龙龙之丰沛”的千金陂,是《槎滩碉口二陂山田记》记载“以木桩压石为大陂”的槎滩陂,是宽砌底、斜结面的婺源石堨,亦是新中国数十万赣抚儿女夜以继日、肩扛手提建成“一渠清水泽润两岸,襟江带湖沃野平畴”的赣抚平原灌区。

赣抚之美,美在丰收。一渠清水,两岸稻香,“丰”景如画。金秋十月,在赣抚平原灌区,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铺满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灌区以3600多座建筑物为“关节”、1690余公里渠道为“血脉”,通过科学调度、合理分配,无论时节丰、枯,都如期把一渠清水送入120万亩农田里,送进3市9县500余万人民群众的锅碗瓢盆中,赣抚粮仓自始而成。

赣抚之美,美在生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赣抚平原灌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觉地走好水生态、水环境高质量发展之路。制定《灌区水利风景区河道生态管理办法》,联合地方政府建立“净水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为南昌市生态环境供水超3.5亿立方米,持续净化“十湖两河”,再造城市“绿肺”。自此,佼石半岛可头枕江枫渔火,夜聆古刹钟声;三江黄马可赏“十里荷花”,觉凉风送爽;抚支故道的云景、雾景、水景交织为一幅情趣盎然、淡雅清幽、意境悠远的山水画。人水和谐的生态之美成为灌区最靓丽的风景线。

赣抚之美,美在创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1958年,在全省五大河流中首开“锁江”之先,又效蜀地都江堰之法,不唯灌田,并兼有泄沙、航运诸功能,构筑起大而全、诸利显的系统工程,得保一方安澜。灌区治水之绩,在此初鸣,却未过长停留。六十六年来,灌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洪流而前行,二十多年未调整的农业水价调整到位并执行,物业化管理的清单式维养、合同式服务,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把土渠成“云渠”,省县协同调配水资源为灌区扩大供水市场带来新的可能,灌溉试验成果加速转化……灌区创新之绩,正蓄势待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迈进新时代,灌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水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我们坚信,在党的指引下,抚河之水前行不止,一渠清水向北不息,赣抚平原灌区治水之绩便将华章永续、水美人和!

热文推荐



《求是》发表李国英署名文章:促进人水和谐 建设幸福江河



省水利厅(省鄱建办)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半年重点工作总结部署会



省水利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来源:《江西水文化》编辑部

作者:朱嘉俊 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江西水利
江西省水利厅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