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11月27日,全市科技大会隆重召开。在市委礼堂,近500名代表又一次亲历我市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
当《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在会场宣读,热烈的掌声响起,为我市科技不断汇聚创新力量、实现新跨越喝彩。
这份决定承载着对科技工作者们辛勤付出的认可与褒奖,背后凝聚了科技工作者们日日夜夜的努力与奋斗。
他们用汗水、智慧和坚持撑起了我市科技自立自强的脊梁。
这是一场科技的盛会
更是一次创新的集结
本次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市技术发明奖和市科技进步奖,他们代表了我市各行各业的前沿科技水平,反映了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奖状熠熠生辉
闪耀科技自立自强之光
当衣宝廉院士接过大会颁发的大连市最高科技奖的证书时,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衣宝廉院士是我国燃料电池技术主要奠基人之一和开拓者、引领者,今年已经86岁高龄。
衣宝廉感慨地说,很荣幸获得大连首个最高科学技术奖,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回顾一路的科研经历,衣宝廉说:
沉甸甸的奖项
礼赞敢想敢干的志气
一批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基础研究成果持续涌现,一批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关键。
翻看《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可以看到我市主动服务融入新型举国体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大连智慧和力量。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突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洁净能源、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项目占全部拟授奖项目90%以上。
压力容器是核工业、石油化工、深海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核心装备,超大尺寸规格、更高制造精度,对于重型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的“超大尺寸厚壁压力容器原位焊后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此次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波表示,这个项目的技术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深海装备、石油化工装备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制造任务。
为我国深海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装备支撑,也为我国石油化工装备高端化提供了技术保证,有力维护了国家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的“质子交换膜氢空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此次获得大连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邵志刚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项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正处在产业化的开始阶段,正逐渐走向批量应用。
大连的化工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优势,有利于大幅度降低氢燃料成本,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则可以大力推动这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
未来随着交通绿色化、能源低碳化的转型,社会对氢燃料电池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大连化物所将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盘活资源
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
大连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才能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大会上,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表示,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立志在大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当先锋、做主力。
大连理工大学深度参与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建设“三纵一横”科创基地,力争助力大连形成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
学校实施新质生产力赋能计划,面向大连信息产业筹建大连工业软件研究院,面向海洋强市谋划建设船舶大连实验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布局新医科、建设直属医院,锻造更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学校重构政策激励体系,对在大连转化的奖励比例较省外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90%,鼓励“技术股+现金股”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在连成立7家学科性公司,在连转化率超过4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金玉奇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大连化物所与在连骨干企业科技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三年在连成果转化合同总额5.6亿元,与上三年相比增长550%。
与融科储能签署5000万元新一代液流电池开发合同,联合开发电极和双极板材料;与恒力石化签署1.1亿元精细化学品开发合同,延伸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延伸阅读:【一等奖】“新一代大规模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感谢市委、市政府在先进光源、能源学院、英歌石园区、长兴岛基地等建设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大连化物所将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统领,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在连转移转化,为大连加快取得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服务市场,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摄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荣坤表示,近年来,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坚持“融通发展”,推动轨道交通现代产业链建设实现新突破。
与大连理工大学、瓦轴等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自主攻关,“大连造”轴箱轴承实现装车运用。
在大连市科技局指导下,与大连化物所、大连海事大学等组建轨道交通实质性区域创新联盟,以氢燃料电池研究与应用等创新联合体,开展全方位创新合作。
公司全面强化本地配套能力,规模以上本地供应商超过40家,数量占比近50%,采购金额占比超过40%,培育了以大连通铁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建华表示,今年是恒力来到大连的第14年,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从当时的一座山、一片海、一条小路,建成了世界级石化园区和造船基地。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铸就未来,在行业内,我们把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了现实,创造了很多奇迹。
一路走来,恒力在大连的高质量发展也充证明,大连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也是科技创新的高地。
近期热点及活动
投稿邮箱:12567618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