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航天人为你上《开学第一课》!

科技   2024-09-03 18:53   北京  




9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如约与全国青少年观众见面,航天人又带来了一份“人类首次”的成就。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为我们带回了1935.3克月壤。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成功,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创造的一项世界纪录。

想把这些月壤取出来、带回来相当不容易。那么,为什么要取回月壤呢?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里,月球是我们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第一站。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小小的土壤,了解月球的前世今生,甚至太阳系的奥秘。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截至目前,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七批次科研样品。目前共产出105篇科技论文,发现了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通过样品的地址定年,将月球火山活动结束时间推迟了约8亿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这一发现,为我们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在月球的长期驻留和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带回了月壤,这次为什么要到月球的背面带回月壤?

嫦娥五号是在月球正面进行“挖土”,当时它挖的土,实际上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土壤。嫦娥六号是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撞击坑。在这“挖土”,可以获得月球最古老的岩石或者月壤的样本。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难度最大的一次任务之一,嫦娥六号的具体难点在哪?

据介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进行了10次月球采样,但这些采样都是从正面,月球背面采样从未涉足,一是整个着陆过程特别难,月球背面相对要崎岖,有高地、有低洼,要求我们着陆更准确。另外一个难点就是通信难,月球背面我们不能够直接通信,必须经过一个二传手——中继卫星。特别是起飞需要落点的准确位置,知道自己在哪才能准确入轨,这就要求航天器更“聪明”。



在取回月壤的同时,嫦娥六号也在月背留下了一份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的礼物。6月初,嫦娥六号在月背着陆后,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背独立动态地展示国旗。这面展开的国旗也跟月壤的研究有关系。

为了能让国旗适应月球上恶劣的环境,科研团队通过研究月壤成分,将成分相近的玄武岩石头熔融拉丝、纺纱织布,制成了具有很强的力学性能的国旗。

徐卫林院士在现场展示了一面备份国旗,他介绍,这种材料耐酸碱、耐高温、耐腐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月球上存在大量与玄武岩结构类似的月壤,未来可以原位拿来做月球上的人穿的衣服,还可以用来盖房子。

丁烈云院士则在现场介绍了未来在月球利用月壤制备建筑材料的方法。他透露,烧结成“月球砖”的试块将在10月随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行到我国空间站,开展为期3年的暴露试验,看看能否禁得住太空中恶劣环境的考验。






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几位从事探月工程与科学研究的老师寄语广大青少年学生:未来的规划与实践靠你们,期待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征程还会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前行。



推荐阅读



来源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编辑|王豪 王舒颖

排版|张成鑫

中国的航天
弘扬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欢迎关注中国的航天!
 最新文章